在第九届“强网论坛”主论坛上,一场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前沿探讨吸引了众多关注。中国科学院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围绕“网络空间安全新观察”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洞见的分享。
黄殿中指出,网络空间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其中“认知战”与“技术革命”成为备受瞩目的两大关键领域。当下,网络空间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而是逐渐演变成一个能够影响公众认知、操控舆论的新型战场。认知域,这一新兴概念,已被视作继陆、海、空、天、网之后的“第六作战域”。这意味着,未来的网络攻防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窃取数据或瘫痪系统等手段,而是会通过精心炮制的虚假信息以及精准的算法推荐,直接对社会大众的判断力以及国家的决策过程发起攻击。
从国际局势中便可窥见这一趋势的端倪。在俄乌冲突期间,各种信息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真假难辨;而在美国,TikTok算法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这些现象都表明,战争形态已经从简单的“图文宣传”升级为借助AI技术的“算法攻心战”。其核心目的在于扰乱社会的共识,误导公共决策,进而达到自身的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技术突破正成为驱动网络空间安全变革的另一核心动力。黄殿中强调,人工智能已经从曾经的辅助工具,摇身一变成为攻防对抗中的“核心引擎”。一方面,暗网中出现了黑产大模型,高度智能的勒索软件等新型威胁不断涌现,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以DeepSeek为代表的创新团队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证明小团队同样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在网络安全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发展也备受关注。量子计算正从理论层面逐步走向实际应用,它极有可能破解现有的大部分加密体系,这无疑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为此,全球多个国家纷纷加速“后量子密码”的布局,力求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占据优势。我国在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些突破正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底座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认知博弈”与“技术冲击”相互交织的复杂新形势,黄殿中发出呼吁,在加速技术迭代的同时,公众也应提升对信息环境的辨别能力。只有筑牢技术底座,健全治理体系,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共同守护一个清朗、安全的数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