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旗舰手机无缘2nm芯片,台积电“节奏”致苹果也难抢先?

   时间:2025-09-20 18:14:51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2纳米制程的竞争正悄然升温。尽管2025年旗舰机型普遍未采用这一技术,但产业链的布局已为未来两年爆发埋下伏笔。联发科日前宣布完成天玑9600芯片流片,成为全球首批2纳米设计企业之一,其量产时间较行业惯例提前一年,引发市场关注。这一动作与台积电、三星的产能规划形成呼应,预示2026年将成为2纳米芯片的主战场。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业绩会上透露,2纳米制程的需求超出预期,甚至超过3纳米同期水平。这一判断基于其客户群体的订单预测机制——苹果、英伟达、AMD等头部企业需提前数年向代工厂申报产能需求,以配合4年左右的建厂周期。数据显示,苹果贡献台积电2024年25.18%的营收,成为最大客户,其A20系列芯片已锁定首批2纳米产能。联发科则计划在2025年底量产天玑9600,而AMD、英伟达等企业也将在数据中心处理器中导入该技术。

技术层面,2纳米制程的性能提升成为驱动企业投入的关键因素。台积电披露的数据显示,其N2节点晶体管密度较3纳米提升15%,同等功耗下性能提高10%-15%,功耗降低25%-30%。联发科的测试数据进一步佐证:增强版2纳米制程逻辑密度增加1.2倍,性能提升18%,功耗减少36%。这种跨越式进步促使主要芯片设计公司加速布局,但量产时间表普遍集中在2026年。

2025年旗舰手机芯片集体缺席2纳米,核心原因在于代工厂的产能节奏。台积电原计划2025年年中启动2纳米量产,但芯片从流片到量产需经历数月调试周期。以苹果A20芯片为例,即便2024年底完成流片,也要到2025年6月才能投片,难以匹配iPhone 17的备货周期。良率问题则进一步限制了量产进度——3纳米初期良率仅60%,后期逐步爬升至80%以上,2纳米预计将经历类似过程。尽管苹果采用“成品交付”模式降低良率风险,但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指出,其芯片成本仍因良率分摊而逐年上升。

全球晶圆代工厂的2纳米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三星计划将Exynos 2600打造成“全球首颗2纳米芯片”,并传闻吸引高通回归;台积电则布局四座2纳米晶圆厂,2026年月产能预计达9万至12万片。技术路线方面,各厂均采用GAA晶体管架构,并规划后续迭代中引入背面供电技术,以提升晶体管密度和性能。这场竞争的筹备可追溯至数年前:三星2021年启动研发,台积电2019年便投入超过8000名工程师,2022年研发支出达36亿美元。

设备争抢成为另一焦点。ASML的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英特尔虽在2023年率先拿下首台设备,但台积电通过“搭售优惠套餐”获得部分机型。台积电研发副总张晓强曾表态该设备成本过高,但行业趋势迫使企业不得不跟进。这种投入背后,是摩尔定律放缓带来的技术压力——7纳米节点后,工艺迭代周期从24个月延长至30个月,未来1纳米以下节点可能拉长至40个月以上。

苹果的芯片路线图折射出行业趋势:A17 Pro至A19三代产品均停留于3纳米节点,而台积电规划的2纳米迭代包含N2、N2P、N2X及升级版A16(1.6纳米),对应A20至A23四代芯片,直至2030年导入1纳米工艺。这意味着从2纳米到1纳米的跨越需耗时五年。不过,节点名称与线宽的升级并非晶体管数量提升的唯一路径——3纳米制程通过N3、N3E、N3P等迭代,仍实现了同性能下功耗降低20%-27%、同功耗下性能提升26%-36%的突破。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曾撰文指出,半导体技术已走出“缩小晶体管”的单一路径,材料创新与封装技术将成为未来增长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