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伟达千亿投资OpenAI:是算力救星,还是将双方拖入高风险博弈?

   时间:2025-09-24 14:30:2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迎来新一轮资本与技术的深度交融。9月22日,行业领军企业OpenAI宣布与芯片巨头英伟达达成总额达千亿美元的战略合作,计划建设10吉瓦(GW)级算力基础设施,这一动作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英伟达股价单日飙升3.93%,市值单日增长约1700亿美元。

这场合作的背景源于AI产业对算力的指数级需求。自2022年ChatGPT引爆生成式AI浪潮以来,OpenAI始终依赖英伟达GPU进行模型训练,每年芯片采购支出高达数十亿美元。但随着模型规模持续扩大,英伟达芯片的供应短缺与价格攀升,已成为制约OpenAI发展的关键瓶颈。为突破这一困境,OpenAI此前已启动自研芯片计划,并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化XPU芯片,采用3D堆叠技术提升计算效率。

此次英伟达的千亿投资堪称AI史上最大规模的单笔交易。根据协议,资金将分阶段注入,首期100亿美元对应1GW算力部署,后续每完成1GW建设追加投资。作为回报,英伟达将获得OpenAI部分股权,具体比例将根据项目推进时OpenAI的实时估值确定。按当前5000亿美元估值计算,英伟达初始持股比例约为2%,但若OpenAI估值进一步上升,其股权占比将相应稀释。

合作细节显示,OpenAI下一代AI基础设施将全面采用英伟达系统,包括Vera Rubin平台,预计需要400万至500万颗AI芯片,相当于英伟达全年预期出货总量。首期1GW系统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运营,届时将实现算力产出的关键突破。这笔投资不仅解决了OpenAI的算力危机,更通过股权绑定将双方利益深度捆绑,形成技术-资本的闭环生态。

资本市场对这桩交易的反应呈现明显分化。英伟达凭借此次合作巩固了AI芯片霸主地位,其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而此前与OpenAI传出芯片合作传闻的博通,股价则下跌1.61%。这种反差折射出AI产业链的权力重构——从单一供应商依赖转向多元战略协作,英伟达通过投资实现了从芯片供应商到生态参与者的角色跃升。

这场合作的影响远超两家企业范畴。OpenAI同时与甲骨文签署了传闻中的300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计划自2027年起五年内采购算力,年均支出达600亿美元。甲骨文今年5月已斥资400亿美元采购40万颗英伟达GB200芯片,为OpenAI在得克萨斯州建设的全球最大AI基地提供支撑。这种"英伟达-甲骨文-OpenAI"的三角关系,构建起从芯片制造到云服务再到模型开发的完整价值链。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千亿投资本质上形成了资金闭环:OpenAI用这笔钱购买英伟达芯片,最终资金回流至英伟达账户,同时英伟达还能分享OpenAI未来的利润。这种资本运作模式虽强化了双方合作,但也大幅推高了OpenAI的运营成本门槛。据估算,OpenAI每年基础设施开支高达600亿美元,而收入仅100亿美元,CEO奥特曼甚至预测公司要到2029年才可能实现盈利。

这种"烧钱换未来"的模式引发市场对AI估值逻辑的深度思考。与OpenAI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AI企业如DeepSeek等更注重技术落地与商业闭环,通过行业场景结合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这种差异暴露出AI发展的两条路径:一条是追求算力规模与模型通用性的"大力出奇迹"模式,另一条是注重成本效益与商业落地的务实策略。市场正在观察,哪条路径能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竞赛中最终胜出。

英伟达的千亿豪赌犹如双刃剑。它既为OpenAI提供了突破算力瓶颈的关键资源,也将其推向了必须持续证明技术价值与商业潜力的悬崖边缘。若OpenAI无法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或商业化落地,当前支撑其5000亿美元估值的"愿景溢价"可能迅速消散。这场合作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命运,更将重新定义AI行业的估值标准与投资逻辑——是继续为未来买单,还是回归现实盈利,资本市场正在等待答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