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赋能下智能眼镜加速进化,2026年或成大众市场普及关键节点

   时间:2025-09-24 14:19:5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智能眼镜正从概念产品向消费电子主流品类转型。花旗银行最新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meta Platforms凭借AI功能赋能的智能眼镜产品,已进入商业化关键期,预计2026年将成为该品类市场普及的转折点。这份报告特别强调,meta通过提前布局积累的技术优势,可能为其开辟区别于传统广告业务的新增长曲线。

市场对meta智能眼镜的战略预期显著升温。研究团队通过与meta前AR/VR业务负责人Erick Tseng的深度交流,结合核心供应商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的产能规划,得出积极判断。该供应商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年产能提升至1000万副,较当前水平增长数倍,这一扩张计划直接反映了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爆发的预期。

产品迭代轨迹显示,Ray-Ban meta系列智能眼镜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量三倍增长。研究机构将该品类的成长轨迹与智能手表、无线耳机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三者均呈现相似的爆发式增长特征。数据显示,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在2014-2022年间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率,无线耳机同期增速更高达170%,这为智能眼镜的市场前景提供了重要参照。

根据Erick Tseng提出的产业发展框架,智能眼镜的普及将经历三个技术阶段。当前市场正处于第二阶段,即AI驱动体验的深化期。首阶段"免提操作"功能已通过语音控制拍照、录像等场景实现广泛应用;现阶段重点在于将Llama大模型等AI能力深度整合至硬件,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交互场景;第三阶段的"数字叠加"技术则刚刚起步,最新发布的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通过镜片平视显示功能,初步展现了虚实融合的交互可能。

价格因素成为制约短期普及的关键变量。消费者调研显示,虽然有12%的受访者表示计划购买Ray-Ban meta产品,但当前5%的市场渗透率表明价格门槛仍需降低。研究预测,若产品定价策略调整得当,智能眼镜有望在12-24个月内进入主流消费市场。财务模型显示,到2030年该品类可能为依视路陆逊梯卡创造37亿欧元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的10%,而2024年相关收入尚不足3亿欧元。

硬件技术瓶颈仍是主要挑战。报告指出,产品重量、续航能力和外观设计构成三大限制因素。实验数据显示,用户对设备重量的耐受阈值约为50克,而当前产品通过技术优化已将续航时间提升至6-8小时。不过要实现全天候的增强现实体验,电池技术仍需突破性进展。行业分析师Veronika Dubajova特别提到,随着AI功能持续叠加,硬件设备的轻量化进程将决定市场接受度。

竞争格局方面,meta保持显著先发优势。谷歌计划通过与Gentle Monster、Warby Parker等时尚品牌合作,于年内推出Android XR眼镜;Snap则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新一代轻量化设备;苹果尚未公布具体产品路线图。研究团队认为,meta通过数年技术积累和生态构建,已在产品定义权方面建立领先地位,但多强竞争的格局正在形成。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