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世界·共北斗——智联时空”为主题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拉开帷幕。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盛会,不仅展示了北斗系统从“天边”走向“身边”的跨越,更呈现了中国科技如何以精准时空服务赋能千行百业、连接世界的壮阔图景。
峰会现场,一场覆盖“陆、海、空、天”全领域的北斗应用场景示范展成为焦点。在共享出行领域,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电动自行车通过“北斗千行”小程序实现精准停放与安全预警;环卫领域,无人驾驶清扫车依托北斗自主避障、识别垃圾,效率提升20%的同时降低近20%运营成本;燃气安全领域,车载巡检设备利用北斗定位实时可视化展示微小泄漏点,将风险防控提前至“未燃”阶段。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北斗如何以“无处不在”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守护民生安全的隐形力量。
数据印证了北斗的普及程度。《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显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深度渗透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终端,相关产品占比超七成。从高端装备到日常服务,北斗正以“触手可及”的应用魅力,重构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场峰会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全球合作的舞台。首次设立的省级展馆中,湖南、山东、江西等四省与广州、成都、武汉等29个示范城市组团参展,覆盖东中西部多个区域。湖南展区尤为亮眼,希迪智驾、揽月机电等企业展示了从“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全产业链布局。而在国际展区,埃及农业部门的案例格外引人注目:通过湖南产的北斗农机,当地沙漠小麦亩产从280公斤提升至400公斤,增幅达42.8%,接近尼罗河谷地平均产量。
截至2025年,北斗产品及服务已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土地确权、精准农业等方案在东盟、南亚、非洲落地生根,更全面进入11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成为联合国认可的核心供应商。从单一设备出口到解决方案输出与生态共建,北斗的出海之路正迈向更高阶段,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精准时空纽带。
峰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北斗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展会现场,一款背着“时空算力背包”的人形机器人“青龙”成为明星。这款由千寻位置与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研发的装备,集成了时空感知与端侧算力,让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实现精准导航与自主决策。而在浙江展区,搭载北斗模块的四足机器人同样吸睛:它能完成360度空翻、攀爬50度陡坡,还可实现变电站自主巡检,仪表识别与高温检测准确率超95%,兼顾灵活性与专业性。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难点在于将数字指令转化为物理世界的精准操作,而北斗系统的加入,如同为机器人装上了感知时空的“小脑”。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机器人室外作业的定位难题,更引领具身智能加速迈向未来。
从高端装备到民生服务,从中国应用到全球共享,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以“全链条、全场景、可视化、国际化”的展示阵容,勾勒出一幅智联时空的变革图景。在这场盛会中,北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光”,而是化作触手可及的科技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世界的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