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澳门七十余载,与新中国同龄的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始终秉持“根植澳门、融入内地、拓展海外”的战略方向,构建起覆盖能源保障、民生贸易、酒店旅游、城市建设、综合物流、文创会展、公共交通、现代金融等多元领域的业务版图。从澳门本土起步,其业务已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并逐步向海外拓展,成为连接内地与澳门、辐射全球的重要桥梁。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在澳门的中央企业,南光集团始终以“用最好的回报社会”为宗旨,积极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中,集团与华为鲲鹏的合作成为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双向选择,共同探索数智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南光集团既要承担央企的使命,又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对其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老一辈南光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新一代团队中转化为“数字企业、智慧南光”的转型战略。这一战略通过“三级跳”模式逐步推进,完成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升级的跨越。
2008年,南光集团启动信息化奠基工程。随着业务与人员规模扩张,管理成本攀升成为突出问题。集团以财务管理为切入点,构建了覆盖数十个业务系统的“三个体系、三个平台和五大板块应用”架构,初步实现主营业务系统与业财一体化,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015年,数字化转型进入升级阶段。针对独立业务系统导致的数据孤岛问题,集团推动业务全面上云,从单机架构转向云架构。这一过程不仅涉及IT能力升级,更要求企业从数字管理向数字服务转型,同时积累数据价值,培育生态化意识。经过五年努力,集团建成云计算数据中心与“南光通”智慧民生平台,形成“16335”数字化转型蓝图,并于2020年明确“数字企业、智慧南光”的战略目标。
2020年,智能化跃迁成为转型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南光集团带来新机遇,而前期数字化阶段的积累为此次变革提供了支撑。集团率先升级IT架构至云端,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以财务领域为突破口,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依托核心系统打造数字应用与智慧场景,推动业务创新与技术突破。数据标准化管理、流程再造与成本削减成效显著,市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针对业务与区域的特殊性,南光集团构建了“可感知、可预警、可防护、可处置”的全闭环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实现经营数据实时采集、监控与预警,支撑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设备、调度平台与场景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团亟需一个稳定可靠的算力底座。
为实现“数字企业、智慧南光”目标,南光集团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明确要求:性能需支撑多业务领域快速响应,满足统一纳管与特定设备兼容性;质量需符合安全标准,具备低失效率、抗振动与抗电磁干扰能力;供应链需稳定可靠,提供长期服务支持。综合来看,集团需要兼具技术硬实力与行业软实力的合作伙伴。
在众多选项中,华为鲲鹏凭借全栈技术解决方案脱颖而出。其覆盖底层架构、硬件生态、软件生态与应用产业的完整体系,满足了集团对可控性、数据安全与灵活扩展的需求。全面的自主研发能力,为集团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传统架构升级到云服务的过程中,南光集团对服务器性能与算力分配提出更高要求。华为鲲鹏通过资源池化解决方案,将算力、NPU、CPU与内存整合为算力池,显著提升资源使用率与稳定性。搭载鲲鹏处理器的服务器虚拟主机超分比高于1:2,在负载较低时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迁移与建设成本。这一方案符合集团“最优而非最贵”的选择标准。
在云端转型与迁移阶段,南光集团曾担忧兼容性、异构性与性能问题。通过华为公有云算力进行POC测试后,疑虑被彻底打消。华为团队在本地搭建简化鲲鹏云,完成迁移至新机房的全过程,35套核心系统上线后未发现任何兼容问题,超出预期。华为云以私有云方式提供高水平个性化服务,三个月内完成平台上线,高质量回应了集团对安全、性能与体验的需求。
南光集团IT团队在华为私有云上感受到显著提升:相同算力下运行速度更快,页面提交审批更流畅。用户反馈印证了“科技应无处不在”的理念。这种极致体验推动了双方深度合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成不仅为集团提供了高质量云服务,更为未来AI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为鲲鹏CPU的多核架构为南光集团业务提供了强大并行计算能力,尤其适合处理海量数据与高并发任务。每年4000万游客在旅游、酒店、餐饮、零售、客运等场景的算力需求得到精准支持。鲲鹏的软硬协同与开放生态,为AI应用提供了稳定运行环境,助力集团打造“数字澳门”“AI澳门”。
华为鲲鹏与南光集团的携手,不仅是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华为服务全球化业务的重要标志。鲲鹏在大湾区澳门的落地,成为拓展海外计算生态的起点,为全球AI算力创新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