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资本市场热闹非凡,“小登”“中登”“老登”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各产业板块内部也时有摩擦。科技、消费、周期股等板块表现差异显著,市场仿佛被划分成了不同“阶层”。
在资本的浪潮中,各方都为利益奔走,这本无可厚非。若按此划分,长期奋战在科技前沿的硬科技VC投资人,堪称“小登”群体中的典型代表。而在近期,若要评选风头最盛的“小登”投资人,摩尔线程必然榜上有名。
从寒武纪到摩尔线程,再到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另外三条“GPU小龙”,以及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备受瞩目的光刻机领域,共同勾勒出了科技国产替代的核心叙事。2023年后,借助AI大模型的东风,算力自主可控逐渐成为市场共识。不过,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年初,曾有一篇文章《错过寒武纪的投资人,都在抢摩尔线程老股》引发关注,该文发布于2025年1月10日。当时,市场上有几个关键线索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目光。
其一,自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寒武纪股价持续攀升,从213.33元一路涨至777.77元。但有趣的是,在9月24日至9月30日期间,寒武纪股价表现滞后于市场整体,直到9月30日才迎来爆发,且此后不受二级市场大幅震荡调整的影响,不断创出新高。巧合的是,这一轮股价高点出现在1月10日,当时市场上不少人认为这是“历史大对子顶”。
其二,2024年11月6日,摩尔线程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相关概念股开始受到市场关注。持有摩尔线程股权的和而泰,自2024年11月11日起连续涨停,十个交易日内股价接近翻倍,赚钱效应显著。
其三,在寒武纪股价持续创新高的背景下,摩尔线程的老股遭到“疯抢”。上述文章正是围绕这一现象展开,当时市场上各路人马纷纷以摩尔线程老股为噱头,真假难辨,但大家都将其视为稀缺资源,不愿错过机会。
就在那时,S找到了作者。当时距离农历春节仅剩一周时间,一级市场机构大多已开完总结和策略会,进入休假状态;二级市场交投也十分清淡,两市成交额持续下滑至每天一万多亿元。然而,这看似悠闲的时刻,却是摩尔线程老股转让的最后期限。交易紧张进行,其中也不乏放弃和纠结的情况。
2024年底,摩尔线程完成Pre-IPO轮融资,投前估值为246.2亿元。从纵向对比来看,摩尔线程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分别完成两轮融资,估值均超过200亿元,因此Pre-IPO轮246.2亿元的估值并不算高,再加上上市在即,为投资人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但从横向对比寒武纪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在摩尔线程完成Pre-IPO融资前,寒武纪市值大约在920亿元。根据招股书,2024年摩尔线程实现营收4.32亿元,寒武纪当年营收为11.74亿元。简单对比营收,寒武纪营收是摩尔线程的2.7倍,市值约是其3.7倍。考虑到二级市场的流动性、稀缺性溢价,以及摩尔线程上市前投资人的流动性折价等因素,246.2亿的估值也不算低。
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在“924”前期涨幅远远落后于指数,直到9月30日才突然爆发,而这正是摩尔线程接近完成Pre-IPO融资的时间点。此前两年,寒武纪的股价和摩尔线程的估值同样低迷,因此可以说,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摩尔线程和寒武纪“命运相连”。
当时S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二级市场方面,1月10日寒武纪创下777.77元的阶段高点,市场对其看法分歧严重,看好的人和唱衰的人都很多。在一级市场方面,S拿到的老股价格与Pre-IPO轮投前估值相同,均为246.2亿元,且额度紧张,没有折扣。
由于摩尔线程处于冲击IPO的关键时期,老股交易异常火爆,因此委托了一家在册股东处理老股事宜。为了不增加过多间接股东,这家GP将摩尔线程老股的门槛设定为1000万元。而临近春节,留给S的时间只有一天。
S找到作者,主要是想咨询摩尔老股“是否值得投资”,是否不如上市后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以及是否存在X通等情况。作者原本认为,被众人争抢的东西应该不会错,但最终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只是提醒S确认一下锁定期。当得知锁定期为3年时,作者意识到,即使自己面临这个机会,也会犹豫。
前几天,摩尔线程过会的消息传来,S特意转发,并表示自己最终没有购买摩尔的老股。三年锁定期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需求紧迫,第二天就要打款,而马上就是春节,1000万元的资金没有准备到位”。
从S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错过购买摩尔老股机会的遗憾。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营收达7.02亿元,超过了2022-2024年的营收总和,与寒武纪一样,正式进入业绩释放期。
进入2025年三季度以来,半导体行情持续升温。先是寒武纪不断刷新股价新高,一度超过茅台成为A股股王,海光信息、中芯国际等半导体权重股也不断创出新高,国产替代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
这让人不禁想起寒武纪和中芯国际的上市。2020年7月,这两家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涨幅分别高达229.86%、201.97%。当时,资本市场对国产替代也十分认可,但直到去年924,才再次激发了资金对国产半导体的热情。
二级市场受情绪影响较大,涨跌波动是常态,因此三年后的情况难以预测。虽然S没有买到摩尔线程的老股,但作者还是建议他关注章盟主和雷军的投资案例,他们在二级市场和产业投资方面堪称典范。
章盟主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寒武纪股价达到777.77元的“历史大顶”时,不顾全网的不解和嘲笑,持续加仓寒武纪,一举成为第七大股东,目前持股608.63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1.45%。今年8月中寒武纪创出新高后,章盟主一度浮盈超过50亿元。
雷军则在芯片自研领域坚持了十年,期间投入巨大,有过失败,也曾放弃,但最终重新出发。2021年初,小米成立上海玄戒,同时推进芯片研发和造车项目。仅仅四年时间,小米汽车销售火爆,今年5月还发布了3nm工艺的玄戒o1芯片,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芯片的公司,也是继苹果、三星、华为后全球第四家具备高端SoC设计能力的手机厂商。
最早重仓寒武纪的不是章盟主,最早开始自研手机芯片和造车的也不是雷军,但最终他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章盟主除了在短线投资上果断决策外,仔细分析他的持仓,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人形机器人、AI等领域,可见他在去年底看好的并非某一家具体公司,而是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叙事和产业引导方向。雷军则总是在产业链接近完备时才重金介入,如今已有投资人根据玄戒o1的成功,推测国内半导体设备取得了重要突破。
由此可见,投资赚钱并非一定要争先恐后。就像嘉靖老先生,他喜欢钱却又不好意思直言,于是在仁寿宫挂了副字,“吾有三德,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过早行动可能成为先烈,过晚则可能错失机会。不过,嘉靖这字是挂给大臣看的,他自己并未践行,而作者也只能劝劝S在投资时别太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