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球汽车产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与基础设施建设正协同推进。他呼吁行业以能源转型、数智变革、低碳发展为契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外车企深化合作,构建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
本届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汇聚了50余家全球新能源车企。现场不仅展示了多款热门新能源车型,还呈现了动力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893.1万辆,同比增长33.5%,其中8月批发渗透率达52.2%,较去年同期提升3.3个百分点。
针对未来市场发展,行业领袖给出了积极预判。中国长安董事长朱华荣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能源结构将呈现BEV(纯电动)、XEV(插电混动+增程式)、ICE(内燃机及混动)4:4:2的占比格局,全球新能源渗透率将从2025年的25%提升至40%。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的预测更为乐观,他认为届时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将达70%,燃油车虽市场份额萎缩但仍会保留,市场将形成混动、纯电、燃油4:3:3的技术路线格局。
大会期间,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WNEVDO)正式成立。该组织旨在促进技术、成本、生态领域的国际交流,推动跨国合作。朱华荣强调,汽车产业需要坚持全球化协同设计以降低成本,过去百年的全球协作经验表明,新能源智能化发展仍需保持开放合作。他希望该组织能成为信任合作的纽带,打造高效的贸易便利平台。
在开放合作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透露,中国已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支持外资车企与中资企业深化合作,建立了APEC汽车对话、中欧和中日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指出,当前中外车企"互学共鉴、双向奔赴"的趋势正在形成,但行业仍面临贸易壁垒、标准差异、供应链韧性不足等挑战。他建议坚持开放合作,反对脱钩断链,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形成公平透明的国际市场环境。
中国车企正在深化海外本土化布局。广州汽车集团董事长冯兴亚透露,未来五年广汽计划在多个国家加大投资,形成本地化生产能力。在泰国,广汽正全力推进充电网络建设;在巴西,集团与国家质量与技术研究院合作参与汽车标准制定,并与当地高校联合培养新能源人才。冯兴亚表示,广汽坚持"在当地、为当地"的发展理念,真正扎根海外市场。
外资车企则聚焦进一步本土化。保时捷在大会上展示了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该系统由去年底成立的中国研发中心开发,将于明年实现量产搭载。宝马集团董事高乐表示,公司正灵活调整产品策略,积极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未来几年推出量产车型。奔驰集团董事会成员佟欧福透露,未来24个月内将推出多款涵盖不同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并积极寻求与科技公司、初创企业的跨界合作。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总经理小西良树介绍,丰田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本土化研发体系,不仅承担新车型适配工作,还发展成为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创新基地。通过与本地供应商合作,丰田确保了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环保生产。他表示,丰田将继续深化本土化战略,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