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苹果、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密集发布新品时,全球消费者将目光聚焦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创新突破。然而,支撑这些科技产品从概念走向量产的,是隐藏在产业链背后的精密制造网络。在这张全球产业版图中,东莞凭借其独特的产业生态,成为智能终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枢纽。
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最新发布的《全国产业集群大全》东莞专题报告,通过深度解析当地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两大产业集群,揭示了这座制造业名城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东莞已形成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集群网络,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于2023年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潮流玩具、数控装备等8个产业集群相继跻身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仅2025年就有4个产业集群获得省级认定。
作为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汇聚了超过2.5万家企业。这个以通信设备为核心的产业矩阵,既包含华为、OPPO等行业龙头,也培育出立讯技术、天域半导体等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产业链结构看,上游电子专用材料领域集聚了天域半导体等标杆企业;中游环节在主动元件、被动元件及封装测试等领域形成产能优势,安世半导体、易事特集团等企业构成核心支撑,2023年底成立的光楚科技、光茂科技等国资背景企业则快速崛起。
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场景高度集中,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物联网三类企业占比超过50%。这种产业布局使智能终端产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赛道,持续推动芯片、显示、通信等上下游环节的协同创新。启信宝数据显示,东莞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已聚集超2万家企业,其中包含24家上市公司、1430家科技认定企业及135家大型企业。
从终端产品维度观察,东莞的产业优势呈现多元化特征。全球每五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这里,这个始于上世纪诺基亚代工的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万亿级市场。在VR/AR设备领域,智能眼镜相关企业数量超过VR头显、AR眼镜和全景摄像机企业的总和;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TWS耳机企业超百家,领先于智能手表与手环领域。应用场景分布显示,工业制造类企业占据首位,影音娱乐类企业紧随其后。
空间布局上,松山湖高新区与长安镇构成产业双核。前者以集成电路设计资源为特色,后者依托两大头部企业形成约2000亿元规模的产业矩阵。滨海湾新区则在光电子器件与半导体封测领域培育出新的增长点。这种产业格局不仅夯实了中上游制造基础,更通过AI技术赋能,推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新兴终端设备的研发创新。
启信宝依托其覆盖300余条全景产业链、3000条细分产业链及22000个产业集群的数据库,持续追踪全国重点产业及2800多个区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动态。在东莞智能终端产业持续进化的过程中,这种数据洞察能力为理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