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正迈入全新阶段。随着如皋工业生产基地即将于今年12月正式投产,这家欧洲卡车巨头将开启本土化生产的新篇章。据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Ruthger de Vries介绍,该基地作为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严格遵循全球统一标准,确保"中国制造"产品与欧洲同款保持同等品质。
价格策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总经理David Källsäter坦言,虽然当前首要任务是保证产品性能与欧洲同步,但为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在定价上将保持灵活性。这一表态暗示,随着本土化生产推进,中国用户有望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获得高端卡车。过去进口产品7-8个月的交付周期将大幅缩短至6-8周,显著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战略转型的核心在于构建"运营伙伴"关系。David Källsäter透露,公司正从传统交易模式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提供涵盖购车、租赁、车队管理、二手车处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已催生经销商网络升级计划:2025年底前将经销商数量从27家增至40家,2026年底突破70家,并推动其向具备物流运营能力的"经销运营商"转型。
经营性租赁业务的推出标志着服务创新的重要突破。自2025年8月启动以来,该业务提供零首付、5-8年超长期融资等灵活方案,融资渗透率达60%。斯堪尼亚融资租赁中国区总经理杨猛强调,业务可持续性依赖于产品高残值特性——使用三年/行驶100万公里后残值仍保持50%。为控制风险,公司对经销商和承租人实施双重筛选机制,确保车辆高效周转。
服务体系升级呈现多维布局。零部件中心仓储面积扩容至6000平方米,零件种类增至7000种,并在武汉、天津、成都设立前置仓。服务网络致力于构建"150公里服务半径圈",同时推出"车队顾问"等增值服务,通过APP实现数字化服务连接。值得关注的是,翻新零件与二手件业务的可行性研究已启动,旨在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维护方案。
产品战略呈现双轨并行特征。12月投产的Super系列柴油重卡将成为冲击高端市场的主力,该系列以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和驾驶舒适性见长。面对电动化趋势,Ruthger de Vries表示,欧洲已具备电动卡车量产能力,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引入新能源产线。特种车底盘的本土化生产同步推进,销售总监杨俊透露,未来将拓展消防车、房车等传统领域外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