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昇腾大EP方案发力六大行业,打通AI大模型商业落地“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9-30 14:02:2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AI智能体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2025年成为业界公认的“AI智能体元年”。随着AI应用在千行百业中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的底层逻辑发生深刻转变——过去以模型训练为核心的“厚积”阶段逐渐退场,AI推理的“薄发”正成为驱动算力增长的核心动力。企业关注的焦点已从“AI能做什么”转向“AI能做好什么、能低成本做好什么”,如何在推理环节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三重突破,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的昇腾AI产业峰会上,一则重磅消息引发行业关注:昇腾联合数十家行业伙伴,首次集中展示了大规模专家并行(大EP)架构的六大行业实践成果。从运营商的AItoC业务拓展到政务便民服务,从教育个性化学习推荐到金融风险实时预警,这一技术方案已深度渗透50余家客户的核心场景,用实打实的应用效果证明了推理系统突破带来的价值。

这场集体发布的意义远超技术展示本身。当全球AI大模型产业化进入深水区,推理环节作为技术价值转化的核心,直接决定着AI红利能否真正落地。尤其是在DeepSeek推动混合专家模型(MoE)成为主流后,传统部署模式与新技术路线的适配矛盾日益凸显。单机部署时专家权重的高占用率导致内存不堪重负,PD混合部署易引发资源分配失衡,而MoE模型的动态路由机制更常造成“专家热点不均”——部分专家超负荷运转,其余专家却闲置,形成算力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这些架构层面的问题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实操痛点:硬件堆叠难以应对长文本处理、多轮对话等复杂推理需求,首Token时延居高不下影响用户体验,单位Token成本高企削弱商业竞争力。面对MoE模型带来的推理瓶颈,昇腾在业界率先提出以大EP架构创新为核心,结合超节点硬件及基础加速软件的“一体化破局”方案,为适配MoE推理提供了“最优解”。

大EP架构的核心逻辑是将MoE模型的多个路由专家分散部署于多卡环境,通过动态调度实现算力资源的精准匹配。这一设计既保留了MoE模型“专业分工”的优势,又解决了“协同混乱”的问题,让每卡算力得到充分利用。而其高效运转离不开多机多卡超节点的支撑——以昇腾384超节点为例,依托华为自研的灵衢互联协议,通信带宽提升15倍,单跳通信时延降至200纳秒以内,为专家协同搭建起“通信高速公路”。在实际部署中,该方案可实现DeepSeek模型“1卡1专家”的配置,容纳256个路由专家、32个共享专家及96个冗余专家,在保障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此次发布的运营商、政务、教育、金融、大模型、电力六大行业实践来看,昇腾大EP方案已从先行先试走向规模落地,成为MoE模型推理部署的“事实标准”。在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基于自研AI平台部署昇腾大EP方案后,吞吐能力提升4倍、时延降低50%,调用成本更是下降超50%,有力支撑了移动AI时代新兴业务的高速发展。教育领域,某顶尖985高校引入该方案后,2k长文本输入输出场景的吞吐性能提升3倍以上,成功满足全校数万师生多样化的AI需求。金融行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过部署昇腾大EP方案,实现3倍吞吐性能提升,加速了“邮智”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深度赋能智能客服、审贷助手等业务场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昇腾大EP方案已深入六大行业的50余家客户核心场景,以“一份投入,多份产出”的高效模式最大化成本效益。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国AI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在单卡算力与全球顶尖水平存在差距、企业AI投资预算相对有限的约束下,中国产业界通过“技术垂直整合+行业场景深耕”的组合策略,走出了一条适配自身需求的AI落地之路。

从技术层面看,当国际巨头聚焦于“提升单卡算力”时,中国企业选择从“系统层面优化资源效率”切入,通过大EP+超节点创新将软硬件协同效能最大化,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差距”。从产业层面看,中国AI产业的核心需求是“千行百业的规模化落地”,而非局限于特定场景的“AGI梦”。昇腾大EP方案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有力支撑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这种差异化路径不仅为中国AI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全球AI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