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跨区域清洁供热领域迎来重大突破——“聊热入济”工程北线实现全线贯通。作为国内最长长输供热管道,该项目的推进标志着我国在长距离热能输送技术上取得关键进展,为冬季清洁供暖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这项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将山东聊城电厂的工业余热转化为济南市的“域外热源”。通过长达110公里、管径1.6米的北线管道,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工业余热得以高效利用,成为济南中心城区今冬供暖季的重要能源支撑。该管道不仅创下国内长输供热管道的“三最”纪录——距离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热能的高效远距离传输。
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团队面临多重挑战。项目横跨3市5县(区),途经140个自然村,需穿越110处重要控制节点。其中,南线穿黄隧道的施工难度尤为突出:供热管道需在黄河河床下穿行4500米,最大埋深达55米。面对高水压、复杂地质条件和大坡度掘进等难题,施工团队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建成我国目前最长的供热穿黄隧道,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项目方介绍,今冬供暖季期间,聊城信发集团信源电厂的高温余热将通过这条“超级暖气管”持续输送至济南。待年底南线贯通后,南北双线总长度将达150公里,可满足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经测算,项目全面投运后,每个供暖季可减少标煤消耗129.89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56.4万吨,其减排效果相当于4个塞罕坝林场一年的固碳量。
随着“聊热入济”工程的推进,济南能源结构调整迈出关键一步。预计到今年年底,主城区现有的54台供热燃煤锅炉将全部关停,城市供暖将实现从传统燃煤向清洁余热的转型。这一变革不仅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更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展现了我国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实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