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青岛啤酒跨界收购即墨黄酒落空,啤酒行业增长困局下融合趋势何去何从?

   时间:2025-10-28 11:02:5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青岛啤酒对即墨黄酒的收购计划最终未能成行。10月27日,公司正式宣布,因协议约定的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终止对即墨黄酒100%股权的收购。这场筹划数月的跨界整合,以失败告终。

今年5月7日,青岛啤酒与新华锦集团、鲁锦集团及即墨黄酒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以6.65亿元对价收购即墨黄酒全部股权。青岛啤酒表示,此次收购旨在增强产业协同,丰富产品线,通过即墨老酒与啤酒产品的淡旺季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然而,9月以来,新华锦集团和鲁锦集团因诉讼导致所持即墨黄酒股权被大量冻结,交割条件无法满足,收购计划被迫终止。

即墨黄酒的历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当地出土的陶器“小酒杯”、商代提酒用的陶器“堤梁卤”和喝酒用的“爵”等酒器,证明即墨从原始社会便开始酿酒。春秋战国时期,即墨一带酿造老酒已极为兴盛,这种“醪酒”成为当地民间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清光绪年间,即墨城内有“隆盛栈”等十几家有名老酒馆,可见即墨老酒当时的繁荣。解放后,即墨当地组建即墨黄酒厂,将其生产的黄酒称为“即墨老酒”。2006年,即墨黄酒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成为中国北派黄酒的代表,被誉为“黄酒北宗”。

尽管历史悠久,黄酒在中国的发展却远不及白酒。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黄酒企业110家,销售收入173亿元;到2023年,企业数量减少至81家,销售收入降至85.47亿元,其中14家亏损。作为黄酒龙头的古越龙山,年收入也不足20亿元。目前,黄酒在国内酒水市场中的销售额占比仅约2%。即墨黄酒的规模也有限,2024年营业收入1.66亿元,净利润3047万元。

中国啤酒工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从“一城一啤”走向行业大整合,成为全球啤酒产销量最大的国家。1978年,中国啤酒产量为40万千升,到2013年飙升至5062万千升。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消费文化的转变,从2014年开始,中国啤酒产量进入长达7年的下滑通道。2016年,啤酒行业开启高端化转型,试图寻找新的增长动能。

青岛啤酒作为行业初代巨头,2014年销量达915.4万千升,达到巅峰。此后,销量随市场整体下滑。经过调整,2022年销量回升至807.2万千升,但2023年和2024年再次下滑,2024年全年销量754万千升,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4亿元,同比下滑5.30%。今年前三季度,市场环境有所改善,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293.7亿元,同比增长1.41%,归母净利润52.74亿元,同比增长5.70%。

在高端化转型过程中,啤酒行业表现最突出的是价格提升。2019年-2023年,中国啤酒市场平均吨价从4264元升至4917元左右。其中,青岛啤酒吨价从2019年不足3500元升至2023年超过4200元。5年间,中国啤酒产量仅增加3%,但行业收入增加19%,利润总额增加95%。然而,当前市场环境下,啤酒行业整体大幅增长已缺乏明显动力,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动能。

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的跨界尝试,并非中国酒行业的首例。在上一轮白酒行业调整期后,多家白酒企业布局红酒等业务,但因白酒通过全国化和高端化快速复苏,多元化业务优先级下降,跨界经营普遍不突出。华润进军白酒的势头一度很猛,相继并购金沙酒业、参与金种子重组,虽遭遇行业调整,但方向未错。近几年,威士忌在中国市场热度上升,天佑德、洋河股份、古越龙山、郎酒等传统酒企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其中。

今年,青岛饮料集团由青岛市直企业改为隶属于青啤集团,与青岛啤酒成为兄弟公司,引发市场想象。青岛饮料集团业务以矿泉水、特色饮料、葡萄酒制造为主,旗下拥有崂山矿泉水、青岛葡萄酒两个“百年老字号”品牌,崂山白花蛇草水、崂山可乐等网红产品也属于其旗下。在今年5月的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有投资者询问上市公司是否会整合饮料集团业务。青岛啤酒管理层表示,公司将坚定不移发展啤酒主业,但未来不排除在适当时机整合优质资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