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并网系统规模的持续扩大,构网型变流器因其独特的同步电压源特性,正逐渐成为提升电网电压与频率支撑能力的关键设备。其规模化接入不仅代表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发展方向,更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构网型变流器在接入过程中引发的低频振荡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瓶颈。
与传统同步机(SG)相比,构网型变流器(以虚拟同步机VSG为代表)在低频振荡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SG的阻尼由机械阻尼和电磁阻尼共同构成,而现有VSG控制策略多侧重于模拟机械阻尼,导致其动态阻尼效果相对较弱。更为独特的是,线路阻抗对二者的影响截然相反:VSG线路阻抗的增加反而有助于提升阻尼比,从而抑制振荡;而SG则因电磁阻尼的削弱而面临振荡恶化的风险。VSG与SG在电气分布、响应速度、振荡频率范围及抑制策略等方面也展现出不同特点。VSG的振荡频率范围更广(0.1Hz-10Hz),且可控性更强,抑制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在中低压电网环境中,线路电阻的不可忽略性使得VSG的有功与无功功率产生耦合。这种耦合效应对不同无功控制类型的影响各异。例如,比例无功下垂控制不会产生负阻尼效应,而惯量型和比例积分型无功控制则可能引入负电导,进而恶化振荡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引入虚拟阻抗的方法,以抵消耦合导纳的影响,实现无功解耦,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在跟网与构网变流器并联系统中,低频振荡问题更为复杂。基于P/w导纳统一建模方法的分析表明,不同控制类型的变流器在低频振荡风险上存在差异。跟网型变流器在低频段呈现功率源特性,而构网型变流器的阻抗则呈感性。当二者并联时,跟网型变流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策略产生的间谐波可能触发构网型变流器的低频谐振,形成强迫振荡。系统参数如阻尼系数、虚拟惯量、容量占比、阻抗及R/X比等,均会对振荡强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多机系统中,机组间的动态耦合进一步增加了振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为深入探究VSG低频振荡的内在机理,研究人员通过机电-电磁变量类比的方法,将VSG有功控制环等效为RLC电路,从能量角度对振荡现象进行了全新解读。针对不同类型的振荡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抑制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调节VSG的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引入虚拟阻抗实现解耦控制、改进MPPT控制策略以避免间谐波的产生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更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随着新能源并网系统的不断发展,构网型变流器的低频振荡分析与抑制技术将持续成为研究热点,为推动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网的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