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行业龙头九牧,近期凭借一系列科技营销动作引发市场关注。从斩获中国国际广告节创新场景营销金案,到同时摘得胡润光谷中国设计榜两大奖项,再到以27项德国iF设计奖登顶全球卫浴类榜单,这家企业似乎正通过“科技+设计”双轮驱动重塑品牌形象。然而,在光鲜的奖项背后,其宣称的“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地位与千亿营收目标,正遭遇渠道失控、质量投诉与生态竞争的多重挑战。
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成为压在卫浴行业头上的第一座大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下滑12.9%和17.1%,直接冲击高度依赖工程单与新房装修的卫浴企业。箭牌家居、惠达卫浴等同行营收出现双位数下降,帝欧家居甚至陷入亏损。在此背景下,九牧提出的2030年千亿销售目标显得尤为激进——若要实现,未来六年需保持年均23%的复合增长率。但官方披露的营收数据与九牧自身宣称的增速存在显著矛盾:福建省工商联榜单显示,其2022年营收为106.9亿元,2023年仅增至113亿元,与“三年超500亿、年均增30%”的表述差距悬殊。
渠道扩张的失控风险,正在侵蚀九牧的品牌根基。2025年6月,企业官方声明揭露线上渠道乱象: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涌现百余家非授权店铺,部分平台假店数量甚至超过正规门店。假货泛滥导致价格体系崩塌,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部分经销商收款后失联,进一步激化品牌信任危机。线下渠道同样问题重重,B端与C端信息不透明,货物型号差异大,连经销商都难以查询特定产品。更引人争议的是其跨界药店渠道的尝试——将智能马桶与健康检测概念绑定,却因药店缺乏专业安装与售后服务能力,引发“谁负责维修”的消费者质疑。
质量与服务的双重短板,成为九牧难以回避的痛点。截至2025年10月,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收到近千条相关投诉,全国12315系统记录更达数千条。消费者反馈集中在两大领域:基础功能故障与售后响应迟缓。智能马桶“座圈加热失灵”“漏水”“噪音过大”等问题频发,某用户报修后竟经历四次配件更换、半个月才完成维修,且企业拒绝换新。针对年轻市场的“小牧”品牌也遭遇体验危机,NFC联动失效、休眠模式自动加热、App数据监测失灵等投诉不断。售后服务方面,官方客服被指“沟通困难”“解决缓慢”,进一步加剧用户不满。
面对行业寒冬,九牧将“数智化”视为破局关键。2025年,企业全链路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 BATH”场景品牌,核心产品X90智能马桶搭载无感识别、居家尿检、口腔监测等功能,售价高达19999元。制造端,泉州5G“黑灯工厂”实现年省电超1亿度;生态端,成为首家接入华为全屋智能的卫浴企业,试图弥补生态短板。然而,华丽概念背后,市场对AI卫浴的实用性提出质疑:家用马桶尿检能否符合医疗规范?“自动开盖”“语音控灯”等基础功能是否值得数倍溢价?在基础质量投诉频发的前提下,过度强调AI技术,是否沦为掩盖产品缺陷的“科技包装”?
当前,九牧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依托全屋智慧方案强势入侵,欧罗芬等白牌产品以低价抢占下沉市场,传统卫浴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若无法有效整顿渠道乱象、解决质量与服务顽疾,即便AI故事讲得再动听,也难以支撑其千亿梦想。毕竟,当消费者连“基础冲洗”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又怎会为“马桶对话”支付高额溢价?这场科技与现实的博弈,或将决定九牧能否真正跨越增长的天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