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4只“鼠航天员”即将奔赴太空,基因筛选严格,实验目标意义非凡

   时间:2025-10-31 21:16:3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我国将首次在空间站开展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四只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小鼠(两雌两雄)将随飞船进入太空,完成5至7天的实验任务后返回地球。这些“鼠航天员”将帮助科学家探索空间环境对多组织器官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为人类深空探测积累关键数据。

此次实验的筛选标准堪称严苛。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工程师王祎曦介绍,最初从300只小鼠中选出48只作为备份,最终仅有4只(雌雄各2只)获得“上天”资格。每一轮筛选都会淘汰10%至20%的小鼠,入选者需满足多项硬性指标。国际航天专家雨广指出,基因纯粹性是首要条件——所有小鼠均经过多代近亲繁殖,确保基因高度统一。这种特性可排除个体差异干扰,使实验结果具有科学可比性和重复性。

通过基因关后,小鼠还需接受体能、抗晕和检疫三大考验。体能测试中,它们需在转棒式疲劳仪上坚持110秒以上不落地,以模拟火箭发射时的剧烈震动;抗晕测试则通过二维旋转仪模拟太空失重环境,小鼠需在不同姿态下耐受顺逆时针旋转,并通过平衡木测试验证其空间感知能力。所有小鼠均需提前接种疫苗并完成病原体检测,确保不会携带传染病污染空间站或影响其他实验。

为何选择小鼠而非猴子、狗等更接近人类的动物?雨广解释,这是科学必要性与航天可行性权衡后的结果。从科学价值看,小鼠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85%,器官结构和生理反应高度接近。例如,太空失重导致的骨质流失和免疫力下降在小鼠身上均有体现,相关数据可直接为保障航天员长期太空生存提供参考。而线虫、果蝇等低等生物虽易搭载,但实验结果难以迁移至人类。

从航天任务可行性来看,小鼠堪称“性价比之王”。猴子、狗等大型哺乳动物体型大、耗氧多,需庞大生命保障系统,可能占用神舟飞船返回舱近一个人的空间。相比之下,小鼠体型小巧,一个小型密封实验单元即可容纳,配套的喂食和粪便清理系统也更轻便。小鼠繁殖快、代际周期短,能在短期内观察太空环境对生物的长期影响,大幅降低人类直接实验的风险。

此次实验的核心目标是验证“全流程技术”。雨广表示,任务重点并非开展复杂实验,而是确保小鼠“活着上太空、健康返回地球”。从火箭发射的震动过载,到空间站的在轨饲养,再到返回舱着陆的冲击,每一个环节都在测试我国对哺乳动物太空运输的掌控能力。为保障小鼠的太空生活,科研人员设计了自动喂食器、通风系统和光照调节装置,模拟地面生存环境。神舟二十一号采用的3个半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也进一步减少了小鼠在途中的应激反应。

据悉,此次任务还将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针对4只小鼠的实验项目将探索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研究氨基酸-核苷不同手性组合的选择性规律,以及分子手性和重力环境对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为人类未来载人登月、登陆火星等深空探测计划提供重要支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