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的校园里,一座名为“小小工程院”的创新空间悄然落成。在这里,五年级学生通过沉浸式AIGC技术,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之旅”。走进名为“星空入梦”的体验区,三面环绕的大屏将孩子们带入浩瀚宇宙,天和核心舱的内部结构触手可及,虚拟操作台前,他们操控机械臂、组装空间站模块,甚至通过实验对比不锈钢与航天隔热材料的耐热性能。“航天器隔热材料实验台”上,三种材料在高温下同步受热,航天隔热材料的分层结构通过屏幕清晰展现,引得孩子们惊叹:“像奶酪一样层层叠叠,太厉害了!”
这种虚实结合的体验并非终点。走出虚拟空间,孩子们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实物:设计宇宙探索工具的图纸经3D打印变成冰箱贴,贴在作品旁展示;针对太空垃圾问题,有人为飞船添加磁铁和机械臂;更有学生构想火星上的自动售货机,为未来人类移居做准备。副校长骆琳介绍,这一创意源于五年级《自然》课本中“探索宇宙工具”的章节,教师团队希望通过AI技术让知识更生动,而学生们很快掌握了虚拟空间的玩法,甚至自发探索出更多互动方式。
“小小工程院”的课程远不止航天。校长卢雨透露,这里还开设了“桥梁工程师探索营”和“3D打印智造工程师实践营”。在桥梁工程数智沙盘上,学生们摆放“港珠澳大桥”“外白渡桥”等模型,研究结构奥秘后,用木条搭建自己的桥梁,并通过压力测试仪验证强度;智能剪纸机则降低了创作门槛,让学生完整经历“设计—制作—测试—优化”的全流程。一位参与3D打印实践的学生说:“以前觉得工程师很遥远,现在我能指挥AI把我的想法变成实物,特别有成就感。”
这份创新热情背后,是两代人的接力支持。30年前,曹光彪先生捐资建校并设立教育奖励金;近日,其子、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曹其东再度捐资500万元。曹其东还向孩子们透露了一个“秘密”:他掌门的永新光学研制的太空显微实验仪,是中国首台微重力环境显微实验仪,已于2021年随天和核心舱升空,用于航天医学和生命科学实验。“希望从这里走出未来的科学家,”他说,“创新不是单一学科的事,而是敢想、敢试、敢创造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