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颗名为3I/ATLAS的星际天体引发科学界广泛关注。这颗来自其他恒星系统的特殊访客,预计将于10月29日抵达近日点。此前,它已通过合日点位置,此时地球、太阳与该天体几乎呈直线排列,导致地面观测暂时中断。不过,科学家借助火星轨道附近的航天器,仍持续追踪其动态,预计11月底将重新进入可观测范围。
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勒布提出一个大胆假设:3I/ATLAS可能并非自然天体,而是外星文明派往太阳系的“母舰”。他指出,该天体尺寸异常庞大,且本月早些时候接近火星时的轨迹存在可疑之处。在最新博客中,勒布引用奥伯特效应——航天器在轨道速度最大时燃料效率最高——推测若3I/ATLAS为人工产物,可能利用近日点加速或减速,同时借太阳遮挡隐蔽行动。
“其调整速度的最佳时机,恰好与地面望远镜无法观测的时段重合。”勒布强调,“这是巧合,还是高度精密的轨道设计?”他进一步假设,若3I/ATLAS为母舰,可能通过近日点向太阳系行星发射微型探测器,利用引力弹弓效应提升效率。
主流科学界对这一观点持谨慎态度。多数天文学家认为,3I/ATLAS更可能是一颗被引力扰动逐出原恒星系统的古老彗星,年龄或达数十亿年,甚至早于太阳形成30亿年。它穿越星际空间,最终闯入太阳系,为研究银河系不同区域及宇宙早期演化提供了珍贵样本。
目前,3I/ATLAS正位于太阳后方,但此前观测显示其活动异常。NASA的斯威夫特太空望远镜捕捉到强烈紫外线辐射,证实该天体正以每秒约40公斤的速度喷发水蒸气,相当于消防水带全速喷水的流量。这一现象发生在距离太阳约3个天文单位处,远超太阳系彗星通常开始升华水冰的阈值。
“检测到星际彗星喷发水,相当于读取另一个恒星系统的化学记录。”参与研究的奥本大学物理学家丹尼斯·博德维茨指出,“这表明生命所需的化学成分并非太阳系独有。”他补充,3I/ATLAS的二氧化碳与水比例显著高于太阳系彗星,且在远离太阳时仍保持活跃喷发,暗示其成分与演化机制可能截然不同。
尽管争议未决,3I/ATLAS仍为科学界提供独特机遇。预计下月,该天体将接近木星,届时NASA的“朱诺”号与欧空局的“Juice”号探测器或能捕捉其更详细特征。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颗星际访客已促使人类重新思考恒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