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GW级智算中心崛起:中国AI算力迈向新阶段,产业链协同共筑未来

   时间:2025-10-01 04:32:4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算力需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麦肯锡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至2030年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总投资规模预计达5.2万亿美元,电力容量需求将新增125吉瓦(GW),算力规模较当前水平增长250%。这一趋势推动数据中心进入"GW级"时代,标志着算力基础设施从兆瓦级向吉瓦级的跨越式升级。

在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25)上,GW-Scale Open AIDC工作组正式成立,首批12家成员涵盖阿里云、百度、中国移动等科技巨头及电子标准院、浪潮信息等产业链核心机构。该工作组的成立被视为中国智算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其目标是通过建立统一标准体系、推动样板工程认证,加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算产业生态。

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GW级智算中心在技术架构上呈现三大突破:首先,组件标准面临重构,高速互联线缆等关键部件需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其次,供电与散热系统彻底革新,单园区年用电量超70亿度,需配套建设变电站;第三,投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OpenAI Stargate计划、meta Hyperion计划等均设定数吉瓦级建设目标。这些变化印证了OCP中国社区负责人叶毓睿的观点:"GW级时代将彻底改变数据中心的技术演进方向。"

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工作组数据显示,连接器、高速线缆、冷却液等核心部件领域,中国厂商已占据全球30%以上市场份额。这种产业基础使中国在GW级智算中心建设中具备"场景驱动、开放协作"的差异化路径。与国外封闭生态不同,中国选择通过开源技术路线降低行业门槛,促进技术快速迭代。

工作组确立了"两步走"战略:近期重点构建标准体系,包括发布框架白皮书、制定高速互联与液冷组件标准;远期目标则是推出兆瓦级AI整机柜参考设计,并推动其成为OCP全球标准。这种"先引入国际经验,后输出中国方案"的模式,已在浪潮信息元脑SD200超节点服务器上得到验证,该产品通过3D Mesh开放架构实现64路AI芯片协同,支持万亿参数模型部署。

超节点技术成为当前工作组的核心攻关方向。面对AI集群规模突破十万卡级的挑战,传统服务器架构遭遇通信延迟、功耗散热等瓶颈。超节点通过大带宽(≥400GB/s)、低时延(<500ns)和内存统一编址技术,实现了多芯片高效协同。但市场多元化格局带来标准缺失问题,部分产品光模块数量达数千个,系统整合难度剧增。工作组正推动建立共性技术框架,避免重复研发造成的资源浪费。

能源挑战是GW级智算中心必须跨越的门槛。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10%的电力增量将来自数据中心,其中AI占比将升至50%。单园区1GW智算中心的最大负荷可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用电规模。工作组通过制定能效标准、推广液冷技术等措施,力求在满足算力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这种产业协同效应已初现成效。以高速传输线缆为例,工作组正在推进的新材料标准将使信号传输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0%。叶毓睿强调:"通过建立开放的技术生态,中国有望在3-5年内主导GW级智算中心国际标准制定,使智算中心真正成为'超级计算机'的形态。"这种转型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将重塑全球算力市场的竞争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