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漕河泾会议中心近日迎来一场聚焦“元宇宙科技助力中国文化出海战略”的盛会,政、研、企、资、媒多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元宇宙技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场分论坛以“文化出海”为核心议题,通过主题演讲、战略合作签约与圆桌讨论,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论坛开场即掀起高潮。机遇集团合伙人沈紫恒在《大空间,元宇宙全球数字艺术新纪元》演讲中提出,元宇宙“大空间”应成为文化输出的标准化港口,通过数字艺术品的规模化传播,让中国文化像集装箱般高效抵达全球。他强调:“数字艺术品的标准化是打破文化壁垒的关键。”
meta Thinker创办人朱高文则从全球视角解构“数实共生”。他指出,元宇宙不仅是数字创作的终极画布,更是文化出海的新基建。现场首发的《人机共生》预告片与9米高的废弃单车装置艺术《封存的记忆》,以跨时空的共情语言诠释了艺术的无国界特性。
拉斯维加斯Sphere亚太内容负责人Tsvetkov Vitalii通过远程连线,首次披露了Sphere四大内容管线与中国本地化方案。演讲尾声,其PPT末页的微信二维码被参会者“加爆”,凸显国际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
中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生态中心主任赵芸婷展示了马王堆文化的数字艺术成果。现场旋转的3D“素纱单衣”模型,以0.1毫米级纹理还原文物细节,手机放大10倍仍清晰可见。这一技术为“文物潮玩化”提供了实践样本,引发业界对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的深入思考。
“智美中华—AI新丝路”主创朱航成则聚焦AI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他提出,AI可将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五千年文明转化为可传播的内容与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富”路径。这一观点为文化出海与地方经济结合开辟了新思路。
论坛期间,8大机构共同启动“中国元宇宙品牌出海战略合作”,标志着数字丝绸之路2.0正式启航。与会代表通过按下手印完成签约,象征多方资源整合进入实质阶段。这一合作被视为中国文化“数字大航海”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圆桌论坛环节,8位行业领袖围绕“元宇宙文化艺术如何助力文化出海”展开激烈讨论。与会者达成共识:文化出海需超越语言翻译,实现美学体系的“转译”。元宇宙以其沉浸式体验与跨文化交互特性,成为承载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最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