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以“科技+文化”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沉浸式科普活动,其中基于中国传统神话IP打造的VR大空间体验项目“英雄归来之哪吒”成为热门打卡点。该项目将天文知识与国潮科技深度融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化身哪吒同伴,开启跨越山海、探索宇宙的奇幻之旅。
记者现场体验发现,戴上VR设备后,观众即刻化身为太乙真人座下试炼者,跟随哪吒的脚步穿越祝融火山、万年冰原与深海龙宫。来自成都的游客刘先生带着儿子体验后表示:“孩子本来就是哪吒迷,现在能在虚拟世界里和他并肩冒险,还能学习天文知识,玩得根本不想出来。”第二次到访的吴先生则对技术呈现赞不绝口:“腾云驾雾的代入感特别强,手势识别也很精准。”
据项目团队介绍,该体验采用多人协同互动模式,以“哪吒四大武器丢失”为剧情主线,通过高精度手势追踪与实时渲染技术,将抽象的天文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互动场景。体验者需在虚拟世界中完成道具收集、任务协作等挑战,沿途解锁星系演化、陨石成因等知识,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上海科技馆天文馆展教中心主任李岩松透露,项目特别与同期举办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联动,观众完成VR冒险后,可在同层展厅通过实物陨石继续探索宇宙奥秘。
陨石展区创新设置了哪吒、孙悟空、杨戬三大神话人物打卡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铁陨石打造的1∶1如意金箍棒。观众不仅能近距离观察陨石纹理,还能通过AR技术重现“孙悟空大战十万天兵”的经典场景。临展区的“万籁寂”演出则融入了哪吒脚踏风火轮的动态特效,配合全息投影技术营造出震撼的视听效果。
这种“神话+科学”的策展模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同步推广。除哪吒主题外,两家场馆还上线了《海底两万里》《地心侏罗纪》《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经典IP改编的VR项目,形成跨馆联动效应。为满足假期观展需求,上海天文馆将闭馆时间延长至20:00,并推出“磬·听”天文说书、“希克苏鲁伯”天文相声等特色活动,每日闭馆后还在户外公共区域架设专业望远镜,由科学教师指导观众观测月球环形山、月海等地理特征。
据场馆工作人员统计,国庆假期前三天,VR体验区平均排队时长超过40分钟,陨石展区互动装置使用率达92%。不少家庭表示,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了孩子的娱乐需求,又激发了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以前觉得天文知识很枯燥,现在通过神话故事和互动游戏来学习,孩子主动问的问题比课本上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