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推出的视频创作应用Sora APP在上线后迅速引发关注,仅用四天便登顶美国APP Store下载榜首。这款工具的“参演”功能成为用户创作热点,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的虚拟形象被网友频繁植入各类场景,从日常互动到夸张整活,其还原度之高引发社交平台热议。与此同时,经典动漫角色皮卡丘的二次创作内容也在Sora平台上大量涌现,这只黄色电气鼠被赋予士兵、厨师、海盗等多元身份,展现出超越原作的想象力边界。
用户创作热潮背后,隐藏着OpenAI独特的版权处理机制。该平台采用“选择退出”规则,即默认允许所有受版权保护的角色生成内容,除非版权方主动要求屏蔽特定IP。这种“先使用后约束”的模式,使得任天堂旗下皮卡丘等知名角色在未收到正式禁止通知前,持续成为用户创作的核心素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迪士尼已明确要求OpenAI将旗下IP排除在生成内容之外,展现出不同版权方对AI技术的差异化态度。
从法律层面看,Sora平台生成的IP相关内容存在显著争议。美国现行法律对AI生成内容的版权界定尚未完善,但迪士尼起诉Minimax、华纳兄弟起诉Midjourney等案例显示,未经授权生成受保护IP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任天堂作为皮卡丘的版权所有方,至今未与OpenAI达成任何授权协议,这意味着当前平台上大量存在的皮卡丘视频,其法律风险较此前诉讼案例更为突出。
面对持续扩大的内容生态与潜在的法律风险,OpenAI在10月4日通过博客披露商业化路径。山姆·奥特曼提出“IP分成”模式,计划与版权方共享用户生成内容带来的收益。他坦言,当前视频生成量远超预期,但多数内容受众规模有限,必须通过创新盈利机制支撑业务发展。具体方案虽未确定,但核心思路是通过版权方授权实现内容合法化,同时为尘封的经典IP提供新的变现渠道。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模式对版权方具有双重吸引力。一方面,游戏、影视领域大量闲置IP可通过用户创作获得二次传播机会,甚至产生意外收益;另一方面,创作者行为数据能为IP方提供市场验证,指导角色迭代方向。不过,迪士尼的“退出”决定已为OpenAI敲响警钟——如何平衡创新自由与版权保护,将成为决定其商业模式成败的关键。
OpenAI的商业化紧迫性源于财务现实。尽管公司估值在10月3日通过员工股份转让飙升至5000亿美元,超越SpaceX成为全球最高估值独角兽,但其盈利困境同样突出。2025年上半年营收43亿美元,研发支出却达67亿美元,全年现金消耗预计85亿美元。在130亿美元营收目标压力下,Sora上线四天即推进商业化进程,凸显出资本期待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张力。
这场涉及技术、法律与商业的博弈,正在重塑AI内容生态的规则。若OpenAI能说服任天堂等版权方开放授权,Sora平台上的虚拟角色或将转化为持续盈利的资产;若陷入大规模诉讼,其商业化进程可能遭受重创。对行业而言,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决定AI内容平台是走向“侵权驱动的野蛮生长”,还是构建“多方共赢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