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产业正经历新一轮缺货危机,市场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据行业媒体报道,国庆长假期间尽管交易活动有所减少,但存储产品询价热度不减,带动现货市场价格大幅攀升。其中DDR4 DRAM价格周涨幅突破12%,DDR5 16Gb规格产品也录得8.5%的涨幅,创下年内新高。
面对价格剧烈波动,威刚、十铨、宇瞻等主要存储模组厂商采取保守策略,相继暂停产品报价。威刚率先于上周停止DDR4和DDR5产品报价,NAND Flash及SSD产品仍维持正常交易。十铨、宇瞻等企业随后跟进,暂停报价范围逐步扩大。这种集体观望行为反映出厂商对后市价格走势的强烈预期。
本轮涨价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人工智能领域。虽然市场对AI发展存在泡沫争议,但云服务商的真实采购需求已产生显著排挤效应。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头部厂商采取惜售策略,优先保障高利润订单。这种供需失衡导致缺货状况超出此前预期,形成"不买即亏"的市场心理。
价格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合约价涨幅显著落后于现货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合约价已失去参考价值,实际采购成本更接近持续走高的现货价格。这种价格倒挂现象预示着下季度合约价将出现大幅补涨。为锁定产能,超大规模客户已将供应合同期限从季度延长至多年,三星新一代V9 NAND和美光2026年HBM产能均被提前预订。
缺货潮呈现全面扩散特征,从消费级SSD、DDR4到企业级存储阵列和批量HDD均出现供应紧张。DDR5市场受美光报价策略影响,主流5600规格产品价格暴涨12%-28%,三星虽未公布最新报价但预计涨幅相近。更值得关注的是,HDD与SSD首次出现同步短缺,AI模型处理PB级数据时对近线HDD的依赖,导致其交货周期延长至12个月以上。
存储市场格局因此发生根本性转变。数据中心为填补HDD缺口,转而部署QLC闪存阵列,进一步推高NAND需求。与此同时,SSD开始大规模渗透传统机械硬盘市场,形成"双向挤压"效应。这种结构性变化导致HDD因供应受限涨价,SSD则因云厂商抢购维持高位。
行业分析师发出严重警告,AI需求激增与供应链收缩形成双重冲击,全球存储市场正面临罕见的结构性失衡。这种短缺状态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年。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AI运算带来的DRAM与NAND供需紧张具有长期性,存储市场繁荣周期可能延续十年之久,预计未来数个季度产品价格将出现多次两位数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