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联想20年并购风云:从IBM PC到Infinidat,技术驱动下的全球进化之路

   时间:2025-10-10 04:08:4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联想集团近日宣布,对高端存储企业Infinidat的收购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交割。此次交易规模可能达到十亿美元级别,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联想股价随之持续走高。作为全球高端企业级存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Infinidat由存储领域传奇人物Moshe Yanai创立,其技术实力可与Dell EMC、HPE等巨头比肩。

这笔交易标志着联想自2014年收购IBM x86服务器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技术型并购。回顾联想的发展历程,这家从中关村起步的企业,通过一系列战略性收购,将IBM的PC、服务器业务以及摩托罗拉手机等昔日巨头的资产纳入麾下,迅速成长为全球PC市场领导者,并跻身世界500强行列。然而,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既有成功案例,也有需要深刻反思的教训。

2005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这场被外界视为"蛇吞象"的交易,成为联想全球化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当时,联想年营业额约30亿美元,而IBM PC业务年营收高达130亿美元。通过此次收购,联想不仅获得了IBM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还吸纳了位于日本大和实验室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ThinkPad"这一高端商务品牌的使用权。整合过程中,联想采取双模式运营策略,在中国市场延续交易型模式,在海外成熟市场保留IBM的关系型模式,同时通过高层管理团队的多元化和文化融合措施,成功化解了文化冲突。此次收购使联想跃居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并最终在2013年登顶全球PC市场,至今保持领先地位。

然而,并购带来的并非全是坦途。2014年,联想以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试图复制PC领域的成功,却在智能手机市场遭遇重大挫折。摩托罗拉虽拥有2000多项专利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但联想在整合过程中面临战略摇摆、文化冲突和财务拖累等多重挑战。品牌战略的不统一导致市场策略混乱,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引发管理摩擦,摩托罗拉的持续亏损更成为集团业绩的沉重包袱。尽管如此,经过数年调整,联想移动业务自2021年起逐渐找到生存之道,通过聚焦北美和拉美市场,与运营商深度绑定,推出高性价比机型,使Moto品牌在除中国以外的全球手机市场跻身前五,实现连续多个季度盈利。

同年,联想还以21亿美元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标志着其向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重要一步。此次收购使联想快速获得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补齐了技术与产品组合,实现了PC与服务器业务的协同效应。尽管整合过程中面临供应链挑战、盈利能力压力和品牌切换难题,但联想凭借此前整合IBM PC业务的经验,成功缩短了磨合期。从战略角度看,此次收购为联想打开了通往企业级市场的通道,使其能够提供从终端设备到云端基础设施的完整解决方案,为后续向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奠定了基础。

联想的并购史,既是一部全球化扩张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试错与调整的成长史。并购模式为联想带来了技术、品牌、市场渠道和人才的快速积累,加速了其全球化进程,但同时也伴随着整合风险、战略资源分散和内生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每一次大型并购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管理精力、财务资源和注意力,可能导致对新技术趋势和市场变化的反应迟钝。

此次收购Infinidat,标志着联想并购战略进入新阶段。与以往获取市场份额和品牌的交易不同,此次收购聚焦于高端存储领域的技术架构和专利组合,体现了联想从"买市场、买品牌"向"买核心技术、补齐能力短板"的转变。在AI时代,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和调用是发挥AI能力的关键瓶颈。通过此次收购,联想旨在补全ISG业务中的高端存储环节,打造"AI基础设施"的全栈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面对技术门槛极高、客户要求严苛的高端存储市场,联想能否成功整合Infinidat的技术与团队,将其转化为未来增长的驱动力,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联想已不再满足于仅做全球整合者,而是希望在AI技术革命中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成为基础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这一战略转型,将决定联想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与走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