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正以惊人的速度展开。近期,这家公司不仅发布了具备AI音频生成能力的Sora2视频模型,更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将自身估值推高至5000亿美元,超越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
创始人山姆·奥特曼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科技圈的讨论中。这款新模型允许用户生成最长10秒的视频片段,并内置社交功能如点赞、评论和再创作。更引人注目的是,应用严格限制用户上传现有内容,仅支持AI生成内容,试图构建一个纯粹的AI内容生态。
在商业合作层面,OpenAI的布局堪称激进。短短半个月内,公司先后与英伟达、AMD、甲骨文等科技巨头达成总额超万亿美元的协议。其中与AMD的合作尤为特殊:除6吉瓦GPU部署协议外,还包含根据部署进度分阶段解锁的1.6亿股普通股认股权证,相当于AMD10%的股权。这种"股权换订单"的模式,既为AMD提供了数据中心建设的立足点,也暗含OpenAI逐步减少对英伟达依赖的战略意图。
这些合作的核心目标在于锁定未来算力。通过提前签订巨额订单,OpenAI实质上构建了一道算力壁垒。据测算,相关协议将在未来十年为OpenAI提供超过20吉瓦的计算能力,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能耗。这种"锁单"策略不仅确保自身算力供应,更可能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除非芯片厂商大幅扩张产能,否则OpenAI将优先获得算力资源。
资本运作方面,OpenAI展现了高超的财务技巧。近期完成的员工股份出售交易中,Thrive Capital、软银等机构参与收购,使公司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合作大多采用股权支付方式,而非直接现金投入。例如与AMD的交易,实际交割的是股权而非资金,这种设计既降低了OpenAI的现金压力,又为合作伙伴创造了市场增长机会。
在应用层面,OpenAI正从技术提供商向平台服务商转型。除Sora2应用外,公司还在ChatGPT中集成了即时购物功能,与Etsy、Shopify等电商平台合作,允许用户直接在对话中完成购买。这种"AI+电商"模式,结合推荐算法,正在探索新的盈利路径。分析人士指出,随着AI推荐系统的普及,商家可能被迫支付"保护费"以维持曝光度,这将为OpenAI创造持续收入。
硬件领域成为OpenAI下一个战略焦点。近期媒体报道显示,公司已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中国供应商展开合作,涉及AI别针、智能眼镜、无屏音箱等设备的整机组装和核心零部件供应。这些合作覆盖声学模组、光学器件、电池、芯片等多个环节,暗示OpenAI可能推出具备环境感知能力的AI硬件设备。
OpenAI的野心不止于此。公司正在推动ChatGPT从对话工具向综合AI平台转型,推出的Apps SDK被称作"AI版iOS框架",已吸引Coursera、Spotify等7家平台成为首批合作伙伴。未来将上线应用目录与商业化分成机制,进一步拓展AI技术的应用场景。这种从硬件到平台的全链路布局,显示出OpenAI试图重塑人工智能产业范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