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混动轿车市场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想要获得核心配置和高端体验,往往需要购买高配车型,而高配与低配之间的价格差距动辄数万元甚至更多。例如,20万元级别的混动轿车若想配备智能驾驶功能,选装费用便高达2-4万元;而部分车型若想拥有四驱系统,高配版价格则轻易突破25万元,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性价比大打折扣。
这种“体验溢价”现象,不仅让“科技普惠”的初衷逐渐沦为厂商获取利润的工具,也让消费者在购车时陷入两难:要么为高配买单,承受额外成本;要么选择低配,却不得不接受功能缺失。市场的内卷由此加剧,而用户需求始终未能得到真正满足。
在此背景下,领克汽车以“技术平权”为突破口,通过“顶配即标配”的策略,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逻辑。领克10 EM-P的推出,标志着高端配置不再与高价格绑定,而是以更普惠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产品定义上,更贯穿于开发、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
领克10 EM-P的核心优势在于“全系标配”。无论是四驱系统、激光雷达,还是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舱,用户只需花费20万元,即可享受以往25万元以上车型才具备的配置。这种“一步到位”的体验,让消费者无需为选装支付额外费用,也避免了因配置差异导致的体验落差。同时,车辆搭载的英伟达Thor芯片与千里浩瀚H7方案,覆盖了城市通勤、高速领航和泊车辅助等核心场景,将高阶智能驾驶真正带入20万元价格区间。
性能与能耗的平衡,是领克10 EM-P的另一大亮点。依托CMA Evo中大型平台与EM-P混动技术的融合,车辆在实现5.1秒零百加速的同时,CLTC亏电油耗仅为4.2L。这一数据打破了“性能与能耗不可兼得”的行业固有认知,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出行选择。
从用户视角看,领克10 EM-P的“平权”策略直接简化了购车决策。消费者无需在不同版本间反复权衡,也不必担心因配置不足而影响使用体验。这种“闭眼入”的认知,迅速转化为市场表现——首月万台下线的成绩,正是用户认可的直接证明。
技术平权的实现,离不开体系能力的支撑。领克的成功,源于其在供应链、平台化与智能制造三大领域的深度布局。依托吉利集团的全球化产业链,领克在电驱系统、核心芯片和安全底盘等关键零部件上实现了自主可控或稳定供应,从而在保持高配置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CMA Evo平台的模块化特性,则进一步降低了不同配置车型的开发与制造成本,为“高配标配化”提供了可能。
智能制造体系的升级,是领克10 EM-P量产效率的保障。工业4.0智慧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力,不仅确保了交付速度,更维持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这种体系化能力,让“万台下线”成为必然,也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领克10 EM-P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价值兑现的新阶段。过去十年,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高端市场的壁垒;如今,以领克为代表的新一代品牌,正以体系化能力推动高端体验的规模化落地。科技不再被溢价,价值不再被稀释,这才是“平权”的真正意义——让每一分价格都对应实打实的体验提升。
当企业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并以体系力持续兑现承诺时,平权便会成为最强的竞争力。领克10 EM-P用31天创造了行业新速度,而它所引发的“价值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