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黑洞“进食”恒星现场曝光:吸积盘旋转发光,甩出物质形成神秘长尾

   时间:2025-10-13 14:45:0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最新公布的天文影像首次出现在屏幕上时,观测者们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一团超高温物质正以近乎光速的速度环绕中心旋转,尾部拖曳着长达数万公里的发光物质流,仿佛黑色画布上突然绽放的金色烟花。这种被天文学家称为"潮汐瓦解事件"的极端现象,首次以如此清晰的形态呈现在人类眼前。

传统认知中,黑洞常被描绘成只吞不吐的"宇宙饕餮"。但新观测显示,当一颗恒星不幸靠近黑洞时,引力差会像无形的手指般将恒星撕成碎片。这个过程中,约半数物质会被高速甩出,形成照片中醒目的发光尾迹;剩余物质则围绕黑洞形成炽热的吸积盘,其温度可达数百万摄氏度,亮度超过整个星系中其他恒星的总和。

科学家解释,这种极端现象的原理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存在相似性。当恒星进入黑洞的"潮汐半径"时,恒星各部分受到的引力差异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恒星结构彻底瓦解。不同之处在于,黑洞的引力梯度比地球潮汐强约十亿倍,这种力量足以将太阳大小的恒星撕成碎片。

我国科研团队在此领域取得过突破性进展。通过分析X射线望远镜数据,他们曾探测到类似黑洞的周期性辐射信号,这种被形象称为"黑洞心跳"的信号,为精确测量黑洞质量提供了关键依据。而此次公布的影像,则首次清晰记录了恒星物质被抛射的完整过程,为研究黑洞吸积机制提供了直观证据。

这类极端天体物理事件在银河系中极为罕见。据估算,每个星系平均每十万年才会发生一次。当被抛射的物质流以每秒数千公里的速度冲入星际空间时,这些高能粒子可能触发新的恒星形成,或是成为行星系统的构建材料,揭示着宇宙物质循环的神秘链条。

观测者感慨,原本抽象的天文概念突然变得生动可感。黑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数学模型,而是会"进食"、会"喷发"的活跃天体;恒星消亡的过程也不再是冰冷的公式推导,而是充满戏剧性的宇宙剧场。这种认知转变,恰似发现平日沉默的邻居其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面对影像中那条闪烁的发光尾迹,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思考:被抛射的物质最终会演化成何种形态?这些高速运动的粒子流是否会在宇宙中播下新恒星的种子?当人类首次如此清晰地见证恒星生命的终章时,也同时打开了关于宇宙物质循环的新问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