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公园建设作为重要一环,正迎来技术赋能的新阶段。近日,联想集团宣布将基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实践成果,推出国内首个针对国家公园场景的“智能体”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伞护物种”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智慧化保护,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中国首个以单一物种命名的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地理环境复杂,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传统依靠人力巡护的模式面临效率与覆盖度的双重挑战,而四川片区作为核心区域,正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拓展生态保护边界的试验场。联想集团通过数字化系统升级,已在石棉托乌山、石棉栗子坪、茂县土地岭等多个站点部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与管理需求,构建起覆盖管理、巡护、科研与公众服务的全链条智能体系。
该智能体方案突破传统数智化工具的局限,通过整合数字孪生、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知识库与边缘计算等技术,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其中,计算机视觉系统可实现对多种野生动物的智能识别,大熊猫识别准确率预计超过95%,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栖息地评估提供精准数据;AI三维地理仿真巡管系统则通过三维建模与实时分析,提升巡护效率与作业安全性;AI智能物种知识库支持科研人员快速检索生态保护知识,同时为公众提供科普互动服务;分布式AI大熊猫画像系统通过“千熊千面”的个体识别技术,建立覆盖上千只野生大熊猫的个性化档案,为种群动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指出,科技与生态责任的结合能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此次与四川片区的合作,旨在打造可复制的“AI+生态保护”范式,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国家公园综合管理能力,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参与度,推动保护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型。该方案全面投入使用后,预计将显著提升生态监测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