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米因其健康低脂的特性受到消费者青睐,逐渐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主食选择。然而,鲜玉米存在保质期短、难以实现反季节供应的问题,促使各类加工玉米产品应运而生,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如今,超市货架上真空包装、冷冻及即食玉米等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加工玉米的保质期普遍较长,例如真空玉米的保质期可达6个月甚至12个月。这一特点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疑问:经过加工的玉米是否还能保留与新鲜玉米相当的营养成分?对此,农业领域专家表示,真空玉米通过高温杀菌技术,不仅有效延长了保质期,还保留了大部分营养成分。
在某大型商超的生鲜区,玉米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差异明显。新鲜甜玉米每850克售价6.9元,玉米段净菜每200克售价4.8元;而真空包装的“有机甘糯玉米”每400克价格高达19.9元,6支装1350克的“甜糯小玉米”售价更是达到39.9元。这些加工玉米的保质期大多标注为6个月或12个月。
正在选购的林先生夫妇最终选择了一袋有机甘糯玉米。林先生表示,现代家庭生活节奏快,真空包装玉米的最大优势在于方便储存。他提到,这种玉米可以长期存放,避免了因鲜玉米易变质而造成的浪费。虽然单价较高,但考虑到有机种植的品质保证和真空包装的保鲜效果,他认为“综合来看还是物有所值”。
与林先生观点不同,67岁的张阿姨对真空玉米持谨慎态度。她在挑选新鲜玉米时表示,对真空包装产品始终心存疑虑,主要担心其“不新鲜”和“可能添加防腐剂”。
为何加工玉米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关注?农产品加工领域专家吴海虹指出,鲜食玉米采摘后,常温下6小时内糖分就会开始流失,风味变差;即使冷藏保存,也只能维持2至3天,时间过长会导致籽粒失水,口感变差。因此,科学加工是实现玉米长期保存与供应的关键。
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加工后的玉米是否还能保证口感、风味和营养?吴海虹介绍,以真空玉米为例,其加工流程经过严格设计。首先,原料需选择成熟度适宜的玉米,剔除发霉、缺粒或成熟度不达标的果穗,并修剪成统一长度后分级。接着用流动清水清洗,避免长时间浸泡。
在预煮环节,玉米需在95℃以上的高温中漂烫10至12分钟,以钝化酶活性,防止营养成分流失,同时杀菌和固定颜色。随后冷却至室温,再用真空袋包装并抽真空密封。最后,将包装好的玉米放入杀菌锅进行高温杀菌,通常采用121℃的水浸式杀菌,持续20至30分钟。杀菌完成后再次冷却,并检查包装是否漏气。
吴海虹表示,这套工艺能有效抑制氧化反应,保留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核心营养成分,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留存率较高。虽然预煮和杀菌环节会导致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的流失,但整体营养保留率仍能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合格的真空玉米在营养上甚至优于常温下存放两天以上的鲜食玉米。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加工玉米产品,消费者应如何挑选?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选择包装完整、密封严密的正规厂家产品,检查真空包装是否有破损、漏气或胀袋现象;其次,仔细查看产品标签,确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并确认包装上有“SC”生产许可编码;最后,挑选颜色鲜亮、颗粒饱满、质地均匀、无干瘪或明显变色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