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步入2025东湖论坛会场时,一场跨越传统与未来的音乐对话正等待着他。左侧,一台身着黑色外壳的机器人端坐钢琴前,指尖在琴键上精准跃动;右侧,名为"海百合"的扬琴机器人以优雅姿态轻触琴弦;中央区域,两位人类演奏家分别抚动古筝与古琴,四重声部交织出《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响。这场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古典艺术的表演,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纷纷驻足拍摄。
这场创意演出的背后,是跨省科技力量的深度融合。据主办方透露,钢琴机器人由浙江大学团队研发,而"海百合"扬琴机器人则出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这种"江湖共鸣"的设计理念,既暗合湖北与浙江的地缘文化,也展现了我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参与研发的海百合团队成员卢中华透露,看似流畅的演奏动作,实则需要突破传感器精度、力反馈控制等多项技术瓶颈,团队正计划研发能演奏编钟的机器人,让传统民乐焕发新生机。
会场内的科技盛宴远不止于此。在三楼展区,一台白色服务机器人正进行着精准的茶艺表演:20余个关节协同运作,5公斤夹力的机械臂稳稳提起茶壶,无论茶杯如何移动都能准确注水。开发方数聚变科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还具备擦桌、分拣垃圾等功能,未来目标是成为能洗衣、陪购物的家庭助手。不远处,武汉格蓝若公司研发的物流机器人则展示了无人零售的潜力——通过电子屏接收订单后,机器人自主完成货架取货、路径规划、物品递送的全流程,目前已接到无人超市、药店的商用订单。
在儿童互动区,一个圆头圆脑的"萌版"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当被问及"是否聪明"时,它会用稚嫩的语音回应:"我还在学习呢!"研发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能陪伴儿童游戏,更能通过情感识别系统监测孩子的心理状态。当检测到预设的敏感词汇时,会立即将情绪数据传输给监护人,这种"心理守护"功能让现场家长频频点赞。
数据揭示着湖北机器人产业的蓬勃态势:13家企业已进入人形机器人整机供应链,27家企业具备核心部件供应能力,在电子皮肤、惯性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优势。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科技盛会,既是对湖北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示,更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携手共建智能未来的邀请。当传统乐器与机械臂共同奏响知音之曲时,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智能时代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