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布局这一新兴赛道。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明确提出,将重点支持AR、MR、VR三类智能眼镜的技术突破与品牌建设,推动形成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和专业级的完整产品体系。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达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000万台。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2029年有望超过1200万台。最新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已达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其中中国AR/VR市场出货量15万台,同比增长18.7%。
科技巨头meta近期推出的Ray-Ban Display眼镜引发市场轰动。这款配备神经腕带的消费级智能眼镜,可通过肌肉信号识别实现手势操控,发布48小时内即在全美门店售罄,11月前的试戴预约也已排满。尽管799美元的定价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其创新的交互模式和单目全彩显示技术仍获得消费者认可。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突破屏幕限制的交互方式,为AI技术与现实场景的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苹果公司也被曝将进军智能眼镜领域,计划在未来12至16个月内推出首款无显示屏产品。该设备可能搭载Vision Pro操作系统,兼容iPhone和Mac双系统。国内市场方面,轻量级带屏智能眼镜仍处于发展初期,Rokid glasses、Inmo等品牌成为主要参与者。随着供应链成本下降和显示技术升级,预计将有更多厂商推出单色及全彩产品。
资本市场对智能眼镜产业的热情持续升温。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AI眼镜概念板块已汇聚161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截至10月15日收盘,115家公司股价实现上涨,其中32家涨幅超过50%,品茗科技、芯原股份等10家公司股价更是实现翻倍。
面对产业风口,上市公司加速技术布局。中科创达推出的TurboX AI眼镜采用双芯分布式架构,在成本控制和功耗表现上优于市场主流方案,其端侧算法可实现毫秒级响应,支持日程管理、健康分析等多元场景。协创数据透露,其支持的Dreamworld AI眼镜项目已完成上一代产品量产,新一代结合AI技术的新品将于12月完成工程样机,明年一季度启动量产。
虹软科技在AI眼镜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其技术方案助力多家头部厂商完成首款产品量产,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实现落地。达瑞电子则披露,作为meta的重要供应商,双方在AI眼镜、AR/VR设备等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入推进,复合材料研发应用有望成为明年业务增长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