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汇科代表对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国际知名天体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进行了独家专访。这位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12任校长的学者,在访谈中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见解。
施密特教授透露,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科研工作中。作为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见证了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当时的人工智能系统还非常原始,但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变革潜力。"他回忆道。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被人工智能取代时,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表现出充分的自信。"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技术,但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永远是人类的创造力。"他强调,AI本质上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工具,"就像望远镜延伸了我们的视觉,计算机延伸了我们的计算能力,AI则延伸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作为教育管理者,施密特特别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培养具备"人机协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未来的科学家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学会与智能系统有效互动。"他透露,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正在开发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理解AI的工作原理,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
这位天体物理学家的观点折射出科学界对技术革命的理性认知——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消极抵制。正如他在访谈结束时所说:"真正的危险不在于机器变得太聪明,而在于人类停止变得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