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越秀集团十年追逐终圆梦 17.68亿港元收购香港人寿 构建大湾区金融新生态

   时间:2025-10-18 03:31:5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布局,越秀集团以17.68亿港元完成对香港人寿83.33%股权的收购,并同步注资10亿港元,标志着这家资产超万亿元的广州市属国企正式补齐保险牌照,构建起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的全链条金融版图。此次收购不仅为越秀集团金融板块注入新动能,更被视为其深耕大湾区跨境金融的关键一步。

香港人寿作为拥有24年历史的本土寿险企业,原股东阵容包括亚洲保险、创兴银行等五家金融机构,通过约130个分销点提供储蓄、医疗、退休保障等多元化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越秀集团与香港人寿的渊源可追溯至2021年——其全资子公司创兴银行彼时已完成私有化,为本次收购埋下伏笔。根据交易方案,越秀集团通过新设控股公司完成股权收购,最终实现对香港人寿的百分百控股。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人寿总资产约143亿港元,年度保费收入4.3亿港元,在香港50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18位。尽管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税后利润达3158.11万港元,但其市场份额仍显薄弱——2025年一季度新单保费仅占香港市场的0.51%,排名跌至第19位。面对巨头林立的竞争环境,如何突破重围成为越秀集团亟待解决的课题。

越秀集团将战略重心落在“产融协同”与“融融协同”双轮驱动上。一方面,依托旗下越秀康养板块(全国运营21个项目、近8000张床位),探索“养老保险+康养社区”模式,打造医养融合生态圈;另一方面,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优势,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当“耐心资本”角色。这种布局既可平滑地产主业波动,又能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从财务表现看,越秀集团正面临盈利压力。2021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从1356亿元持续增长,但利润总额却从2021年的高峰滑落至2024年的66亿元,仅为三年前的三分之一。保险业务的加入,被视为优化集团收入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保险资金与实体产业的深度绑定,越秀集团试图构建“资金-资产-服务”的闭环生态。

在金融科技领域,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发生。蚂蚁数科商业化负责人余滨透露,金融机构AI应用已从技术基础设施搭建转向业务价值驱动,落地路径呈现四大特征:技术中台赋能、移动端原生应用、场景化效率提升、全流程智能重构。其中,将大模型作为“一号工程”推动的业务创新模式,因能产生实质性价值而备受青睐。

“真正的AI落地必须从业务侧发起,这需要高层推动以克服阻力。”蚂蚁数科AI技术负责人章鹏指出。某银行数据团队负责人介绍,其机构已组建专门的大模型团队,设置业务分析师(BA)与系统分析师(SA)双角色,前者将业务需求细化,后者进行可行性验证,形成需求落地的闭环。这种组织架构调整,正推动应用开发模式从“代码驱动”向“代码+数据+智能驱动”转型。

随着智能体应用对资源投入要求提升,按效果计费的“RAAS”(Results as a Service)模式应运而生。余滨表示,蚂蚁数科提供私有化部署、SaaS订阅及效果计费三种服务方式,针对成熟产品可基于预判效果设计商业方案。这种模式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试错成本,也反映了AI应用从“技术采购”向“价值共创”的转变。

当前,越秀集团正站在金融与产业交汇的新起点。一边是香港保险市场激烈竞争的现实,一边是“银保协同+科技赋能”的战略机遇,这家万亿级国企能否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重塑香港人寿的市场地位,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全牌照金融格局的构建,已为大湾区跨境金融生态注入新的想象空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