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元王闯:人形机器人量产商业化加速,从“拟人”迈向“类人”开启新篇

   时间:2025-10-23 03:00:3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全面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期间,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王闯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判断。他透露,公司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于今年1月正式下线,成为全球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之一,产品已进入多个海外市场。

与传统消费电子行业相比,人形机器人量产面临独特挑战。王闯指出,消费电子领域供应链成熟,故障率可控,而人形机器人拥有数十个自由度,每个关节都需要精密标定。“例如执行‘标准站立’指令时,必须确保所有机器人姿势完全一致,否则可能出现动作混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智元机器人构建了包含九十余个工站、上千个参数的管控体系,确保每台产品下线标准统一。

在商业化路径上,公司采取“双轮驱动”策略。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被定义为量产元年,2025年则开启商业化进程,远征系列机器人当前产量已突破千台,明年计划增至数千台。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王闯透露,第四季度将重点拓展国际渠道,沃尔玛、亚马逊等线上线下平台将成为触达全球用户的关键节点。

技术迭代方面,智元机器人采用“代际开放”模式。王闯解释称,最前沿技术优先与合作伙伴落地应用,成熟技术则通过开源推动行业发展。“作为商业公司,我们既要保持技术领先性,也要承担行业责任。”这种平衡策略已初见成效,公司今年营收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养老服务成为重点布局领域。王闯将养老机器人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当前主攻退休人群的情感陪伴需求。“这个阶段的老人行动能力尚好,更需要生活趣味和情感慰藉。”在上海某养老院的实践中,机器人通过说相声、跳舞等文艺表演形式与老人互动,取得良好反馈。

硬件研发上,公司正推动机器人从“拟人”向“类人”进化。王闯坦言,当前产品在舞蹈动作流畅性上已接近人类水平,但在灵巧手负载能力方面仍有差距。“人类手部有二十多个自由度,能提起几十公斤重物,而机器人灵巧手目前负载大多在1公斤左右。”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机器人可利用元素周期表所有材料,理论上能制造出超越人体能力的产品。”

面对行业竞争,王闯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汽车行业,且不会形成垄断格局。“产业细分需求多样,每家公司都有机会在特定领域建立优势。”他以手机行业传音在非洲市场的成功、汽车行业坦克300在越野赛道的突破为例,强调机器人产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催生更多创新机会。

回顾行业发展趋势,王闯感慨实际进展远超预期。“刚进入这个领域时,我以为要等三五年才能看到实际应用,但现在每周都有技术突破。”这种快速发展态势让他坚信,机器人技术正经历类似“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变革,产业黄金期已经到来。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