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有机太阳能电池新突破:效率逼近极限,柔性轻薄或开启能源应用新篇章

   时间:2025-10-23 05:56:5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太阳能技术领域,一项来自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突破性发现引发了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P3TTM的有机材料,其太阳能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为清洁能源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这一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材料》,标志着有机光伏材料迈入高效时代。

该材料的核心创新在于利用了"莫特哈伯德绝缘体效应",这一现象此前仅在无机材料中被观察到。P3TTM分子结构中存在未配对的"单身"电子,当分子紧密排列时,相邻电子会形成上下交替的排列方式。在光照条件下,电子能够快速在不同分子间跃迁,实现瞬间电荷分离。与传统太阳能电池需要两种材料协同工作不同,P3TTM仅凭单一材料即可完成这一过程。

实验数据显示,基于P3TTM的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条件下电荷收集效率接近100%,意味着几乎每个入射光子都能转化为可用电能。更令人瞩目的是,这种材料的制备工艺远比传统硅基电池简单,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剑桥大学化学系佩特里·穆托博士设计的分子结构,通过精确调控分子间接触和能量平衡,使材料同时具备高效光电转换能力。

该发现的意义不仅限于效率提升。P3TTM材料具有超轻超薄的特性,且可弯曲变形,这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场景带来了革命性扩展。从可穿戴设备到建筑一体化光伏,再到航空航天领域,这种新型材料都展现出巨大潜力。由于采用有机成分,其加工温度较低,可通过涂布工艺实现大面积生产,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尽管前景光明,这项技术仍面临商业化挑战。有机材料在长期光照和温度变化下的稳定性问题亟待解决。不过,国内外研究团队已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葛子义团队开发的喹喔啉基小分子受体,使刚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22%,柔性电池达18.42%,且在弯曲2000次后仍能保持96%的性能。

苏州大学李耀文教授团队则通过控制材料结晶顺序,创造了20.82%的认证效率纪录。其技术对活性层厚度不敏感,在100至400纳米范围内均可保持高效率,解决了大规模印刷生产的关键难题。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大面积组件效率达18.04%,已具备产业化基础。化学所朱晓张团队的研究显示,通过改进分子设计,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达19.5%,开路电压0.970伏,能量损失仅0.476电子伏。

这些进展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开发出既高效又稳定且低成本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传统硅基电池虽效率领先,但重量大、柔性差、成本高,限制了应用范围。而有机材料凭借其轻薄柔性的特点,正逐步弥补效率短板。随着材料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特定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可能很快实现。

能源转型需要多元化技术路线。硅基电池与有机电池各有优势,形成互补格局。剑桥大学的新机制发现,结合国内在工艺改进方面的积累,正在为太阳能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虽然道路曲折,但技术突破的速度令人期待。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