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大卫・津斯纳在近期访谈中透露,受服务器与个人电脑处理器需求激增影响,公司芯片库存正以超预期速度消耗,预计到2026年第一季度将面临库存见底的风险,届时满足市场需求将面临严峻考验。
据内部数据,数据中心与客户端CPU需求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其中,英特尔“至强”(Xeon)系列服务器CPU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尤其是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Xeon 6“Granite Ridge”芯片,已成为推动需求增长的核心力量。为应对这一局面,英特尔已启动生产线扩张计划,重点推进Intel 7工艺节点的产能建设,但即便如此,公司仍预测芯片供应紧张状况将从2026年起持续。
大卫・津斯纳此前在财报会议中曾提及,当前芯片产能处于紧张状态。他表示,团队通过高效运作,成功满足了季度内的超额需求,但预计供需紧张局面将持续至2026年。为此,英特尔正与客户紧密合作,通过价格调整和产品组合优化等手段,最大化利用现有产能,力求实现供需平衡。
进一步了解发现,此次价格调整主要针对已上市一段时间的Raptor Lake处理器。缺货现象的成因,除市场需求旺盛外,还与英特尔优先保障服务器芯片生产有关。为平衡服务器与消费市场的供应,英特尔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对Raptor Lake处理器进行调价,在现有150至160美元价格基础上上调20美元(约合人民币142.3元),涨幅超过10%。这一举措既是应对库存压力的策略,也是优化市场供需结构的重要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