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日前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开启为期半年的太空任务。在失重环境下如何保障饮食健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自主研发的太空厨房系统,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已在中国空间站稳定运行超过1500天,为航天员提供全方位饮食保障。
针对太空环境特有的挑战,科研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传统太空加热设备存在热传导效率低下的问题,国际空间站曾出现加热洋葱耗时4小时的情况。我国研发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采用立体循环技术,可在30分钟内完成上百种食物的均匀加热,让航天员随时享用热气腾腾的家乡美食。饮水分配器则通过多层过滤系统,确保航天员随时获取45℃的洁净温水,有效抑制太空环境中加速繁殖的微生物。
2013年,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太空厨房研制方案。经过严格筛选,拥有30年小家电研发经验的九阳公司凭借核心技术优势脱颖而出。该企业历时8年完成1000余次实验,最终形成包含加热设备、饮水系统、太空豆浆制备及智能管理APP的完整解决方案。2021年4月,这套系统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至今已连续保障9个乘组、27名航天员的饮食需求。
太空豆浆的研制堪称技术突破的典范。科研团队通过微重力环境模拟实验,优化大豆蛋白质结构,开发出既保持营养又口感醇厚的太空饮品。这项技术现已转化为民用产品,消费者使用九阳古法养生豆浆机,在家即可制作与太空同品质的豆浆,设备还具备自动清洗功能,极大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在民用产品开发方面,九阳将航天级技术进行适应性转化。电饭煲产品应用精准控温技术,实现米饭糖分精准控制;破壁机采用变频无刷电机,工作噪音降低40%;净水器集成抗菌净化模块,达到6年免换芯标准。这些创新产品形成完整的太空科技民用产品线,覆盖厨房烹饪、饮品制备、水质净化等多个领域。
航天专家指出,太空厨房的研发过程体现了"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从太空环境适应性设计到民用产品转化,整个链条形成完整的技术沉淀体系。这种将尖端科技反哺民用的实践,为航天技术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