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中,有一条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部件——软铜排。它仅有0.05毫米的厚度,却要承受700伏特的高压和600安培的大电流。这背后,离不开东莞鑫晟公司研发的中频逆变点焊技术,正是这项技术让软铜排成为电池包中的“隐形冠军”。
软铜排的结构十分独特,由30至80片T2紫铜箔叠焊而成。这种设计使其具备180度折弯不开裂的特性,导电率高达56MS/m以上,相比传统硬排减重35%。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软铜排通过柔性形变吸收振动和冲击产生的应力,有效降低焊点疲劳风险。其多层箔状结构不仅扩大了散热面积,在同等截面积下温升比铝排低8至12摄氏度,特别适合800伏特快充平台的需求。
焊接过程中,软铜排的厚度成为一大挑战。0.05毫米的铜箔极易氧化,导致虚焊和飞溅残留,甚至可能刺破绝缘层。热影响区过大还会引发箔层分层,而厚度公差仅±0.01毫米的要求更让传统工频交流焊机难以胜任。这些难题迫使行业将目光转向中频逆变直流点焊机。
东莞鑫晟公司凭借三大核心技术脱颖而出。其研发的中频逆变电源使电流上升时间缩短至1毫秒以内,能量高度集中,可瞬间击碎氧化膜,将飞溅现象减少约70%。三脉冲工艺通过除膜、熔核、整形三步精准控制,使焊点表面光滑平整,可直接进入下一道绝缘工序。压力与位移双闭环系统则能实时补偿铜箔厚度差异,将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大幅减少人工返工。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软铜排,实则是新能源汽车高压大电流传输的“生命线”。东莞鑫晟用0.1秒的精准焊接,将安全品质注入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当驾驶者踩下电门时,或许不会想到,这背后凝聚着中国焊接人的智慧与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