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发生的一起理想MEGA 2024款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发当晚,车辆在未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突然起火,这一异常情况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针对此次事件,理想汽车官方发布声明称,事故车辆的勘验与检测需由用户、消防部门及相关机构共同完成,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循程序,因此目前尚未得出最终技术结论。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已启动内部调查,对云端预警系统记录及专项验证数据进行了全面复核。
调查结果显示,与事故车辆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型存在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冷却回路中的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冷却铝板可能发生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等情况。极端情况下,这一缺陷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理想汽车承认,此次事件给用户带来了困扰,并对此深表歉意。公司反思发现,在车辆起火前约4个多小时,云端预警系统已收到异常告警,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联系了车主和驾驶员。但由于此前未出现过非碰撞起火案例,当时未能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错过了提前介入处理的最佳时机。
事件发生后,公众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此次自燃是否与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有关;二是如何确保电池安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网友在踢车帮问答栏目中提出疑问:如果MEGA自燃源于电池问题,其他品牌如何通过安全技术防止因供应商电池不合格导致的起火?例如,同样使用宁德时代电池的劳斯莱斯,如何确保客户不会面临类似风险?
对此,踢车帮回应称,根据理想MEGA后续发布的召回通知,此次事故并非宁德时代电池品质问题,而是理想汽车使用的冷却液腐蚀了电池内的冷却器件,导致冷却液泄漏。虽然电芯和电池包均由宁德时代提供,但电池冷却系统属于整车冷却系统的一部分,冷却液的选择由理想汽车决定,而非宁德时代。因此,召回说明中明确排除了电芯故障的可能性。
专家指出,目前锂电芯普遍采用液态电解质,在短路或高温环境下可能发生剧烈反应,即热失控,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燃。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手机、充电宝等小型设备,也常见于电动汽车,且是电池本身的化学物理特性决定的,无法通过现有技术完全消除。
为应对这一问题,国家不断升级相关安全法规,推动产业界在防御和补救措施上持续改进,同时加速研发更安全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从安全技术角度看,电动车需采用最高等级的电芯质量标准,并通过电池包整体设计最大限度限制热失控蔓延,同时实现精准监控、及时断电和预警。
在无法彻底消除热失控原理的情况下,行业重点转向热失控发生前后的应对措施,包括及时告知用户、留足逃生时间、缩小波及范围以及加强被动安全性。这些措施与电池包结构布局、车身设计、电路连接设计以及数据实时监控与处理等密切相关。
以MEGA火灾为例,有观点认为,事故前已检测到数据异常,但未被认定为实际故障,导致错过了提前处理的机会。这一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电动化时代,汽车能够获得全面实时的数据监测,但大量数据中信号与噪声并存,如何准确筛选有效数据并快速响应成为新课题。
AI技术在此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其效果难以被用户直接感知,且缺乏商业宣传噱头,厂商是否愿意投入资源仍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