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近日在北斗技术应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北斗语音消息服务完成全球首次公开演示。这项基于“声纹与语义分离AI算法”的创新技术,实现了语音数据的高效压缩与传输,用户仅需6秒即可发送相当于20个汉字的语音信息,且在极端带宽条件下仍能保持语音清晰度与说话人特征识别能力。该技术从终端编码到服务系统全程自主可控,已形成完整的专利布局,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向“人工智能+北斗”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北斗语音消息商业化的运营商,中国电信自2023年起便加速布局北斗短报文技术。其研发成果已获国际学术界认可,2025年相关核心技术论文登上INFOCOM顶级会议讲台,并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正式发布。现场演示显示,该技术可在模拟极端环境下稳定传输语音信息,成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体系的核心组件。据企业透露,未来将整合“北斗+天通”系统,打造覆盖全球的即时语音通信网络。
在产业链深耕方面,中国电信以“北斗星辰,智惠未来”为主题参展第四届北斗峰会,集中展示36项创新成果,涵盖云网融合、智能时空云等14个领域。其中,天通无人机电子信标产品融合5G、北斗定位与高精度惯导技术,为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提供实时监控与应急通信保障;北斗+智能时空云平台则通过算力、网络、安全一体化服务,解决企业综合需求痛点,推动北斗应用市场扩容。
应用场景拓展同样成效显著。在广东茂名荔枝产区,依托“北斗+5G”技术的无人机物流项目,通过高精度定位规划运输路径,有效破解山区果农“最后一公里”难题;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则集成AI算法与算网设施,构建国家级智能交通运营体系,既打破数据孤岛,又降低硬件成本,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性。这些实践表明,北斗技术正从专业领域加速向民生领域渗透。
生态共建层面,中国电信于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启动北斗短报文终端伙伴计划,吸引华为、小米等头部企业加入,推动技术普及。同时,企业加速区域创新中心布局,今年9月株洲分中心揭牌,结合当地制造业优势,推进室内外高精度定位、低空经济监管等项目落地。此前武汉中心已聚焦技术研发,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等领域取得突破。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联动,中国电信正催生“北斗+低空经济”“北斗+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