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60加入AIP智能体互联协议试点,携手多方共促产业标准化发展

   时间:2025-11-06 13:37:2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在工信部科技司的指导下,近期正式推出智能体互联领域的七项国家标准草案,计划于年底前完成报批流程。这一系列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智能体之间的可信交互与协同工作提供技术规范,推动产业生态的标准化建设。同步启动的AIP智能体互联开源社区项目,已通过开放原子基金会AtomGit平台向全球开发者开放核心协议代码,标志着智能体互联技术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由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研发的AIP协议,完整覆盖了智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包括可信注册机制、身份认证体系、服务描述标准化、跨域交互协议、动态发现机制以及工具调用接口等核心模块。该协议严格遵循全国信标委制定的技术规范,为不同厂商的智能体系统提供了兼容性解决方案。目前已有华为、蚂蚁集团、小米科技、阿里巴巴、快手等超过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协议共建,其中五十余家单位正开展试点验证,应用场景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农业、金融科技、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

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智能体安全防护与行业应用方面的深厚积累,成为首批试点应用单位之一。公司技术团队将深度参与协议的安全性验证与生态扩展工作,重点解决智能体互联场景下的数据隐私保护、攻击面管理、异常行为监测等安全挑战。通过构建可信的智能体协作网络,360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在更多垂直行业的深度渗透。

该开源项目的推进机制采用"标准引领+开源共建"的双轮驱动模式。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负责技术标准的制定与迭代,开放原子基金会提供中立的代码托管与协作平台,产学研用各方通过贡献代码、测试用例、应用案例等方式共同完善协议体系。这种开放协作模式有效降低了技术门槛,加速了智能体互联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随着首批试点应用的展开,智能体互联技术已在多个场景展现价值。在工业领域,不同厂商的机器人通过AIP协议实现任务协同,提升生产线柔性;在医疗场景,跨机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共享影像数据,缩短诊断周期;金融行业则利用智能体发现机制构建风险联防网络。这些实践为协议的持续优化提供了真实场景反馈,推动技术标准向更实用、更安全的方向演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或技术决策依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