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伏产业新周期:中期“含储量”定估值,“AI赋能”赢未来

   时间:2025-11-06 14:08:0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伏行业三季报披露完毕,整体业绩呈现显著回暖态势,各环节利润改善趋势明显,部分企业率先实现盈利,行业迎来阶段性拐点。主材环节亏损幅度大幅收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细分领域均出现积极变化,储能业务成为多家企业估值提升的关键变量,而户用市场需求走弱则引发市场对结构性调整的关注。

硅料环节利润改善最为突出。协鑫科技第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利润达9.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龙头企业均实现环比大幅增长。期货价格从二季度3万元/吨飙升至5.8万元/吨,带动现货市场量价齐升。大全能源数据显示,其硅料销售均价从二季度30.33元/公斤跃升至三季度41.49元/公斤,涨幅达37%。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开工率提升显著降低单位成本,大全能源单位成本从二季度58.15元/公斤降至三季度46.04元/公斤,为盈利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展望四季度,大全能源预计产量环比增长33.8%,成本下行空间进一步打开。

硅片环节跟随硅料价格上行实现利润修复。弘元绿能凭借库存优势单季盈利5亿元,双良节能通过设备订单确认加速和库存减值回补实现扭亏。隆基绿能剔除资产减值后接近盈亏平衡,TCL中环亏损幅度环比收窄。行业数据显示,硅片企业库存周转效率提升,部分企业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15天以内,运营质量显著改善。

电池组件环节呈现分化格局。隆基、晶科、天合、通威等头部企业利润环比改善,晶澳科技受海外需求波动影响业绩下滑。欧洲市场分布式需求走弱导致部分企业三季度利润承压,但预计四季度将随需求回暖逐步修复。技术迭代方面,N型二代设备投入不足导致TOPCon二代产能扩张放缓,BC技术仍集中于头部企业,设备需求整体弱于预期。

逆变器环节表现冰火两重天。阳光电源以118亿元净利润领跑产业链,固德威凭借海外户储放量成为黑马,单季利润近1亿元。但禾迈股份、昱能科技因欧洲户用市场萎缩和微型逆变器竞争加剧出现亏损,德业股份利润增速放缓。储能业务成为关键变量,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需求持续放量,带动逆变器行业整体景气度上行。数据显示,全球储能市场增速超预期,2025-2027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72GW、441GW、642GW,复合增长率超50%。

辅材环节呈现结构性分化。胶膜产业链经历三季度至暗时刻后价格回升,福斯特海外市占率达60%,营收占比提升至25.48%;赛伍技术越南产能满产,海外收入同比大涨51.64%。反观海优新材因缺乏海外布局成为亏损最严重企业,三季度毛利率跌至-6.67%。光伏玻璃行业迎来反转,福莱特净利润环比大增143%,库存周转天数从20天降至7天。智能支架领域竞争加剧,中信博出现业绩亏损。

光伏设备企业利润整体承压,但出海成为新增长极。捷佳伟创、迈为股份加速布局印度、土耳其、美国市场,境外收入大幅增长。存量订单转化过程中,后期收入确认存在减量压力。产业信息显示,N型设备迭代需求低于预期,BC技术扩散速度较慢,设备行业需求整体走弱。不过随着行业基本面改善,高效电池技术需求提升可能催生新的设备迭代周期。

行业分化格局进一步凸显。龙头企业凭借成本管控和技术优势构筑护城河,福斯特胶膜业务净利润领先,大全能源硅料成本优势扩大,隆基绿能减值因素消除后接近盈亏平衡。现金流改善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支撑,BC技术、TOPCon2.0等高端产能布局加速,与AI数据中心耦合的新技术方向展现溢价潜力。市场分析认为,光伏行业正从贝塔行情转向阿尔法时代,具备技术迭代能力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主导下一阶段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户用市场呈现明显走弱趋势。欧洲户用光伏装机增速放缓,微型逆变器市场份额下行,禾迈股份、昱能科技等企业业绩受此影响显著。企业战略调整聚焦工商业市场,德业股份等加快工商储业务布局以弥补户储增长乏力。市场预计,随着全球大型光储项目需求释放,户用市场占比将持续下降,行业结构调整进程加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