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以一组亮眼数据刷新了行业认知:截至2025年,其自主研发的星火大模型已在300余个行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标杆案例。这一成果背后,是中国AI应用月活跃用户(MAU)达4.67亿、季度增长率7.17%的产业浪潮——AI正从资本概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
“大模型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参数规模,而在于能否听懂行业的语言。”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指出。2024年被业界称为“大模型落地应用元年”,头部企业纷纷布局垂直领域。制造业大模型无法直接用于电商运营的案例印证了一个真理:每个行业都需要专属的“智能母语”。讯飞的核心竞争力,正是让AI掌握不同领域的专业表达。
在开发者节现场,一款名为“讯飞绘文”的内容创作工具引发关注。该平台整合了账号人设打造、灵感生成、多平台一键发布等功能,针对小红书等平台开发的轻量化图文工具,只需输入主题即可生成符合平台调性的内容。更令人瞩目的是其跨媒介能力——支持文本、PPT、推文一键转视频,并实现多平台同步分发,大幅提升了内容创作者的工作效率。
数字人技术的普及化则是另一大亮点。通过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用户上传1张照片或1分钟视频,即可秒级生成专属数字分身。这些数字人不仅能实现多风格讲解,还能在文旅场景中大显身手:让李白“讲解”庐山、张继介绍寒山寺,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配套的多语言AI透明屏采用高通透双面屏幕,支持双面触控与实时翻译,已在银行、机场等场景广泛应用。
技术领先性是这一切的基石。数据显示,科大讯飞2023年研发支出达38.27亿元,占营业收入19.53%,研发强度是苹果的2.5倍、小米的3.5倍。这种投入带来的回报显著:其大模型中标额超过第二至第五名总和的1.88倍。更关键的是,通过“飞星一号”“飞星二号”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讯飞实现了模型训练与推理的自主可控。
生态建设方面,科大讯飞展现出开放姿态。自2018年牵头主办AI开发者大赛以来,参赛团队数量持续攀升。2025年赛事创下多个纪录:36898支团队参赛,覆盖17个国家325座城市,首次入选团中央“挑战杯”赛事名录并晋升国家级A类赛事。大赛吸引的737所高校青年学子中,国际化比例达历史新高。
支撑这一生态的是星辰Agent平台——这个被开发者称为“超级杠杆”的工具,将复杂技术封装成便捷服务。其“一站式低代码特性”覆盖数据工程、精调训练等全生命周期,支持星火全系列及50余个主流大模型的微调服务,将开发工期从天级压缩至小时级。苏州知天下团队借助该平台开发的高斯溅射三维重建技术,仅需手机拍摄即可生成高质量三维模型,斩获智慧文旅赛道冠军。
产业落地层面,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已成为超90%智能机器人厂商的选择。其智能语音背包方案以精准识别、多语种支持、即插即用等特性,大幅降低了集成门槛。对于普通用户,星辰平台则提供了更普惠的入口:通过模型服务、开发工具、算力支撑的一体化架构,用户上传Word文档即可构建知识库,南京魔数团信息科技基于此开发的AR眼镜,在增强现实赛道夺得桂冠。
截至2025年10月,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已聚集超968万开发者,大模型日均服务调用量增长1248%,开放的AI能力数达872项。从算力平台到开发生态,再到产业落地,这家企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了AI从概念到工具的蜕变,让中国AI技术真正走上了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