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健康作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始终备受社会关注。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1.2亿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这一状况不仅关乎生理健康,更与社交参与、认知功能等密切相关。在近日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款突破性听力辅助设备引发广泛关注,其创新技术为解决传统助听器的使用痛点提供了新方案。
传统助听设备长期面临"听得见却听不清"的尴尬困境。由于技术限制,多数产品仅能简单放大所有声音信号,导致佩戴者在菜市场、商场等复杂环境中难以分辨对话内容,甚至因持续接收噪音产生耳鸣、头痛等不适。这种"一刀切"的放大模式,使得约40%的老年用户因体验不佳而放弃使用,严重影响其社交意愿与心理健康。医疗专家指出,长期处于"有声却无法理解"的状态,可能加速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
本届进博会上亮相的峰力太极全能AI超算力系列助听器,通过搭载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芯片,实现了声学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该设备内置的深度学习算法可实时分析环境声纹特征,在0.3秒内完成噪声与人声的精准分离。测试数据显示,在75分贝的嘈杂环境中,设备仍能保持85%以上的言语清晰度,较传统产品提升近3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场景识别功能可自动切换会议、户外、音乐等12种模式,适配不同生活场景需求。
这款产品的问世标志着听力辅助设备进入"智能分离"时代。研发团队介绍,通过百万级声学样本训练,AI芯片已掌握超过200种常见噪声的识别特征,包括交通噪音、餐具碰撞声等高频干扰源。现场体验者反馈,佩戴后能清晰捕捉三米外对话者的语音细节,同时背景噪音被压制至舒适阈值。医疗行业分析师认为,该技术突破将推动助听设备从"功能补偿"向"智能交互"升级,预计可提升老年用户持续使用率至75%以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听力健康需求持续释放。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助听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其中智能型产品占比有望超过60%。此次进博会展示的AI声学技术,不仅为听力障碍群体带来福音,更预示着可穿戴医疗设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趋势。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三年将有更多搭载生物传感、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听力解决方案进入市场,重新定义"听见"与"听懂"的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