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近日在细雨中拉开帷幕,与会者通过议题研讨和行业分享,试图在快速变革的科技浪潮中寻找方向。首日活动中,“六小龙乌镇对话”成为焦点,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和游戏科学六家企业代表,围绕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间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讨论。这些企业均依托互联网十年间积累的技术与数据,在AI时代开辟出新的探索路径。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回忆,十年前他在英伟达从事硬件研发时,这份工作曾被视为“边缘领域”。而今,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硬件企业因AI需求爆发成为行业核心。他指出,中国互联网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数据积累,为AI发展提供了关键燃料,“OpenAI等公司的崛起,本质上也是基于互联网开放数据的支撑”。这种转变印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流量时代向技术纵深演进的轨迹。
技术迭代的速度让从业者感慨万千。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以机器狗研发为例:2015年,早期产品需依赖钢丝绳辅助站立;2018年,第四代产品实现自主站立,但仍面临磨损与发热问题;如今,机器人已能稳定应用于工业场景。他戏称:“过去我们专注‘做狗’,现在终于能‘做人’了。”这种跨越背后,是传感器精度、算法效率与材料科学的综合突破。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则从文化市场切入分析。他援引2016年数据指出,当时全球最大PC游戏平台中,简体中文用户占比超三分之一,而同年中国本土电影票房登顶全球,这些现象让他看到文化产品“本土化+高品质”的潜力。他透露,近期调研显示,全球最盈利的十款游戏中,四款由中国团队开发,三款由中国资本参与,“中国游戏产业已是全球最大市场,我们只是这片海洋中的一朵浪花”。《黑神话·悟空》的爆红,某种程度上解除了部分玩家对游戏的“羞耻感”,但这背后是十年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与市场容量的双重支撑。
对于技术未来,六家企业掌舵者普遍持乐观态度。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认为,具身智能领域正从科幻走向现实,未来三年或将迎来爆发期。他坦言,当前机器人行业面临数据标准缺失的挑战——例如摄像头安装位置全球无统一方案,模型训练与数据筛选仍处探索阶段。但他坚信,具身智能通用模型本质上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我们离梦想比核聚变或火星探索更近”。
深度求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则从社会影响角度提出警示。他预测,3至5年内AI尚无法独立完成复杂任务,但5至10年后将取代部分岗位,科技企业需扮演“吹哨人”角色;10至20年内,AI可能引发就业市场结构性变革,社会秩序面临重构压力。他强调,此次AI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本质区别在于,工具的创造者可能不再是“最智慧主体”,“人类或将从工作中彻底解放,但新职业未必能及时填补空缺”。
脑机接口领域同样充满想象空间。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披露,全球医疗支出中约36%与脑疾病相关,但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疾病仍缺乏有效药物。他透露,团队正在研发的体重管理产品,通过神经调控抑制饥饿感,计划于2027年面世。尽管脑机接口面临数据采集与解析的技术瓶颈,但其被视为根治脑疾病的潜在方案,80岁以上人群中约30%至40%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更凸显了技术突破的紧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