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对抗“超级细菌”的战役迎来新突破。研究人员在一种传统抗生素的合成过程中,意外发现一种中间体化合物展现出惊人的抗菌潜力,其效果远超原始药物,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提供了全新思路。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重新审视次甲霉素A的合成路径时,将目光投向了此前被忽视的中间产物。这种名为前次甲霉素C内酯的化合物,原本只是生产流程中的过渡性物质,却意外展现出对多种耐药菌的强效抑制作用。
实验数据显示,前次甲霉素C内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达到次甲霉素A的百倍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内的多种“超级细菌”,均对该化合物表现出高度敏感性。这些病原菌因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长期困扰全球公共卫生领域。
研究负责人指出,次甲霉素A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其合成方法已多次优化改进,但合成路径中的中间体抗菌活性始终未被系统评估。此次突破性发现表明,天然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体可能蕴藏着未被开发的抗菌资源,为新型抗生素研发开辟了新方向。
该研究成果已通过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向全球公开。研究团队建议,通过建立中间体化合物库并开展系统性筛选,可能加速发现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抗菌候选药物,从而缓解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