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杜伦大学的科研团队正参与一项重大太空探索项目——为美国宇航局(NASA)的“宜居世界观测台”(HWO)任务研发一款高分辨率成像相机。该设备将助力人类首次系统性搜寻类地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并可能彻底改变天文学研究范式。
作为HWO任务的核心组件,这款新型相机由英国科学家主导设计,其技术指标远超现有观测设备。项目负责人理查德·马西教授将该望远镜比作“21世纪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强调其不仅能探测外星生命,还将具备观测太阳系内小行星碰撞、研究黑洞物理特性以及解析暗物质分布等多重功能。这些突破性能力源于相机与日冕仪的协同设计,后者可通过遮挡恒星强光,使原本被光芒掩盖的岩质行星首次进入人类观测视野。
岩质行星的研究长期面临技术瓶颈。由于这类行星通常紧邻宿主恒星,其反射光线极易被恒星辐射淹没。HWO望远镜配备的先进日冕仪将通过精密光学系统屏蔽99.99%的恒星光芒,使科学家能够直接测量行星质量并分析其大气成分。研究团队特别关注大气中氧气、甲烷等生物标志气体的存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成为判定行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关键证据。
根据NASA公布的计划,HWO任务将于2040年代初由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观测台将驻留在地球-太阳第二拉格朗日点(L2),利用其1.5米口径主镜和自适应光学系统,实现比现有设备高10倍的成像分辨率。项目科学家透露,相机研发已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团队正在优化红外波段探测器的灵敏度,以捕捉遥远行星大气层的微弱信号。
这项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太空任务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生命的终极追问。如果HWO成功发现具备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将标志着天文学从“观测时代”迈入“实证时代”。正如马西教授所言:“我们正在建造的不仅是望远镜,更是通向另一个生命世界的窗口。”随着发射日期的临近,全球科学界正密切关注这项可能改写人类宇宙认知的重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