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球八大NAND闪存制造商协同减产,QLC需求激增推动价格或大幅上扬

   时间:2025-11-12 17:51:5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NAND闪存市场正经历新一轮供应格局调整,三星电子、SK海力士、铠侠及美光等八大主要厂商同步启动减产计划。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最新数据,三星电子已将2025年NAND晶圆产量目标从去年的507万片下调至472万片,降幅约7%;铠侠产量亦从480万片缩减至469万片。这种减产趋势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形成行业性供应收缩态势。

价格调控成为厂商核心策略。三星电子正与海外主要客户谈判2026年供货协议,内部讨论将价格上调20%-30%,部分产品线涨幅可能更高。SK海力士NAND产出同比下降10%至约180万片,美光则维持新加坡Fab 7工厂产能在30余万片低位,通过控制供应量获取价格优势。这种策略已产生显著效果,TrendForce数据显示,主流512Gb TLC NAND芯片晶圆现货价较前周上涨14.2%至5.51美元,季度涨幅达15%,未来涨幅或突破40%-50%。

技术路线转型加速供应结构变化。四大厂商正将生产线向四层单元(QLC)制程迁移,这种每单元存储4比特的制程较三层单元(TLC)提升约30%存储密度,特别适用于AI数据中心所需的大容量固态硬盘。业内人士透露,部分TLC生产设备已暂停运转,设备转换期间形成的产能缺口直接推高市场价格。这种转型具有双重效应:既满足AI领域对高密度存储的需求,又通过减少TLC供应制造涨价空间。

市场反应呈现连锁效应。北美科技企业担忧价格持续攀升,已展开"恐慌性采购",部分分析师指出2026年全年NAND供应量可能已被提前锁定。这种抢购行为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形成价格-供应的螺旋上升。美国闪迪公司已率先行动,自本月起将NAND产品合约价最高上调50%,显示行业价格上行趋势获得广泛认同。

供应端调整背后是长期供需关系的逆转。此前困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彻底转变,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等企业借价格上行契机着力改善盈利状况。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价格策略上,更反映在产品结构优化中——QLC产品占比提升既符合技术发展趋势,也通过差异化定价获取更高利润空间。随着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高密度存储需求将持续增长,厂商的技术转型与供应调控正在重塑全球NAND市场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