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最新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对小米集团(01810.HK)的电动车业务给予高度关注,认为其第三季度交付量突破11万辆的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小米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更引发资本市场对其长期盈利能力的重新评估。随着第二款车型YU7即将上市及出口战略的逐步推进,小米正加速构建覆盖全球的智能出行生态。

尽管北京第二工厂的审批流程出现短暂延迟,但小米管理层预计第四季度交付量将持续攀升,为全年业绩注入强劲增长动力。摩根士丹利此前预测,小米2024年电动车交付量将达13.5万辆,2025年更有望翻倍至30万辆。这一乐观预期主要基于YU7的上市计划——作为定位中高端市场的全新车型,其将显著提升小米电动车的平均售价与毛利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的持续投入,已形成覆盖研发、生产到服务的完整技术链条,为产品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出口战略被视为小米电动车业务的关键突破口。根据规划,小米将于2027年正式启动电动车出口业务,目标覆盖欧洲、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摩通分析指出,国际化布局将推动小米电动车出货量在2027年增长23%,净利润率有望提升至4.5%。尽管投行同步下调了对其智能手机业务的盈利预期,但电动车板块的快速增长仍被视为整体盈利提升的核心引擎。当前小米港股市值已突破1.1万亿港元,近三个月内获多家机构维持“买入”评级,目标均价超过66港元,反映资本市场对其战略转型的充分认可。
小米“手机+电动车+AIoT”的生态协同效应正在显现。通过整合硬件生态与软件服务,公司构建起覆盖出行、家居、办公的全场景智能体验。例如,其推出的客制化购车服务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定制车辆配置,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更助力小米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技术层面,固态电池的研发应用显著提升了续航里程与安全性,而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迭代则进一步强化了产品差异化优势。随着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小米正逐步重塑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