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6G发展大会北京产业分论坛上,北京6G实验室首次集中展示了其在6G核心技术领域的十大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覆盖高频通信、智能超表面、星地融合、通感一体化等关键方向,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实验室发布的十项创新成果包括:全球首款256TR U6G基站原型机、万级振子电磁透镜原型系统、智简内生无线编排架构、云化通感一体基站验证平台、太赫兹长距离传输新纪录、车联卫星低轨在轨测试环境、智能超表面技术迭代方案、多站多RIS组网试验系统、星地融合全频段试验平台,以及端到端AI无线传输原型验证系统。其中,车联卫星低轨在轨环境的搭建为全球首次,智能超表面组网试验则突破了多节点协同技术瓶颈。
技术性能方面,实验室在核心通信指标上取得重大进展:U6G频段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突破20Gbps,空分复用能力达到百流级,验证了候选频段的商用可行性。在传输组网领域,太赫兹长距离传输技术实现新突破,智简无线编排系统可支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调度,云化通感一体基站则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了通信与感知功能的深度融合。终端技术方面,全息超表面天线阵列将频谱效率提升3倍以上,AI无线传输原型系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99.9%的传输可靠性。
北京市自2025年启动6G技术总体组建设以来,已构建起"1个总体组统筹+1个实验室攻关+2个研发基地支撑+2个产业基地转化"的创新生态。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在标准制定、技术验证、产业孵化等环节形成闭环。目前,首批20家企业已入驻产业基地,重点开展6G终端芯片、智能超表面模组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相关技术成果在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应用试点。











